荣登省榜!东莞唯一! “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凭什么?
东莞+-道滘视窗 2024-05-15 12:14:12

■2023年,道滘镇围绕“活力老街,精致市井,有味日常”的改造定位,启动兴隆街活化改造,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近期,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揭榜,道滘镇“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榜上有名,是东莞唯一上榜的示范带。

这是道滘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行动,努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成果体现。

据介绍,道滘镇“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道滘段)以道滘圩市为核心,以水为脉由东向西依次串联昌平村、大岭丫村、闸口村、厚德村、北永村、永庆村、南城村、大罗沙村八个村,形成共长18公里,覆盖31.1平方公里的水乡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带。

该乡村振兴示范带何以上榜?当地群众生活有哪些改变?带着问题,记者深入示范带内各镇村寻找答案。

乡村美

一步一景

乡村之美看得见、摸得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道滘镇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切入口。

走进大岭丫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清新的乡村画卷。作为道滘八景之一的“水岸枫林”,是一条集水岸观光、健身、娱乐、露营、垂钓于一体的水乡休闲景观带。在河边的榕树下,几名老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俨然一幅悠闲恬淡的田园画卷。

“村里的环境漂亮了,门前又有一片大草地,孙子孙女周末也愿意回乡下玩。”村民芳姨高兴地说。

其实不只是大岭丫村,行走在道滘,处处可见乡村美景。

在“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还有道滘镇另一个“网红村”——永庆村。沿着河岸而建的永庆村,有白墙黛瓦、有竹林深深,有小桥流水,是道滘镇的“小江南”。

该村党总支书记黄建维介绍,近年来,永庆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融合推进,围绕“拆得彻底、清得干净、建得漂亮、管得有序”总体要求,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当前,永庆村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推开,秉持“修旧如旧、活化利用、文旅融合”的理念,建设一带两“路”四区,唤醒老街古巷的记忆与活力 。

“现在的永庆村,环境更美更宜居了,还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玩,永庆未来可期!”提及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在道滘镇“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道滘镇持续优化提升人居环境,让乡村颜值更佳。目前,示范带沿线的大岭丫、永庆、厚德、南城4个村已成功打造为东莞市特色精品村,大岭丫、永庆、南城3条村打造成为水乡特色示范村,辖区13个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近年来,道滘镇选取大岭丫等9个村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带动全镇逐步构建“1+8”环卫保洁运营管理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以往环境卫生“老大难”问题。

道滘河网纵横,依托自然条件,累计建设碧道74公里,其中途经昌平、大岭丫、北永、大罗沙等村的北海河绿色慢行系统项目荣获“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沿江碧道公园获东莞市“最美碧道”。

同时,道滘还积极推进农房管控、城中村改造、“三线”整治、道路升级改造等各项工作,提升辖区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道滘还将全面铺开北永村老村活化改造项目,依托兴隆街一河两岸示范带的影响对该项目的节点建筑、绿地空间与道路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北永村居住环境。

产业兴

文旅新业态显露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乡村换了新颜,文旅发展便有了土壤。随着道滘镇农村人居环境快速向精细化整治、示范化提升转变,美丽生态加速向美丽经济转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形象初显。

今年道滘元宵花月夜,永庆村再度出圈。厚德河岸,花灯璀璨,游人如织,尽显水乡意韵。活动通过新华社客户端,“魅力道滘”视频号,“和美道滘”抖音号等平台进行视频和图片直播,观看量突破30万次。当天活动现场人流合计18万人次;带动周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民币2000多万元。

环境的改变让永庆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生态红利,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更让永庆村民尝到了甜头。

每天傍晚,永庆村“也文也武河边茶事”创始人叶沃斌总会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前些年,叶沃斌辞去干了20多年的工作,回到永庆村创业,将自家三层老屋改造为创业基地。其中,第一层改造成咖啡厅,第二三层打造成艺术民宿,虽然只有五个房间,却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带文体景区的一个亮点。与此同时,他还自己设计图纸,建造了两艘船,自己装修,打造成“水上茶馆”,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水上叹茶、水上看网鱼,成为推介“潮流东莞”的流动风景线。

另一边,随着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大岭丫的乡村咖啡、野餐露营、田园花海在各大社交媒体持续“出圈”,时尚潮流在这里大放异彩。

一氹咖啡坐落于大岭丫村史文化公园,周围被古树、小桥、流水围绕,一步一景,颇具诗意。主理人夏宛芬是莞城人,来大岭丫从事幼儿园办学工作已经十多年。多年来,她也见证了大岭丫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去年,喜欢咖啡、简餐文化的夏宛芬,承租了整个村史文化公园,开了这家一氹咖啡,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旅服务。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和游客越来越多,我也经常带幼儿园的小孩来村里搞活动,孩子们也很喜欢。”夏宛芬说。

据了解,近年来,道滘积极推动大岭丫花茶湾、永庆“也文也武”项目、大罗沙粤晖园串点成线,结合沿线资源推出“道滘十景”,顺势规划打造道滘粮仓、济川善堂、旧工艺厂、旧中心小学改造工程等9个经营性项目,促进镇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道滘还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在昌平、大罗沙、大岭丫规划布局重点产业园区,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瓶颈。其中,大罗沙项目北部单元是东莞市首个且最大的单一主体挂牌“工改工”项目,建筑体量达65万平方米,将连同今年新增完成的昌平片区779亩土地,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在道滘加快集聚,全方位带动乡村振兴。

■特写

兴隆街蝶变

2024年元宵节,道滘“水韵灯辉夜未央”元宵花月夜活动在兴隆街首开段拉开序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关注和参与。兴隆街昔日的繁华景象逐渐重现,属于这条百年老街曾经的热闹又回来了。

《道滘镇志》记载,道滘镇墟镇旧街道,多是沿河而筑,一河两岸,小桥流水,小巷通街,呈耙齿状。河边有水埗头,供挑水、洗东西及船艇上落。兴隆街是道滘旧城区的商业中心街,沿大滘河北岸,东起文化站新田路,西至永庆西社止,通永庆路。

“曾经水乡儿女举步登船,兴隆街便是道滘人登岸的地方,意义重大。”首开段专班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然而,伴随城市开发建设和人口聚集增长,兴隆街一带的道滘旧城区已不能满足道滘人民的居住、生活需要。

2023年,道滘镇围绕“活力老街,精致市井,有味日常”的改造定位,启动兴隆街活化改造,其中立面改造及环境提升为主的圩市精华段整治提升工程投资近1300万元,以腾挪空间及优化配套为主的旧中心小学活化工程投资500多万元。并围绕一河两岸及临街立面、人行道、车行道以及巷道进行全面提升。

据了解,目前,兴隆街的招商工作已经正式铺开。道滘正在招引优质商户入驻兴隆街,全面升级街区商业业态,让这条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负责统筹兴隆街招商工作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兴隆街计划打造成为美食、文创、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步行街,业态将汇集茶楼饭店、小吃路边摊、传统美食、手工艺品、教育培训、文创品牌等,涵盖吃、喝、玩、乐、购方方面面,进一步激活兴隆街的文化旅游产业,再现兴隆河两岸商埠之繁荣。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兴隆街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让游客领略了这条老街的万千姿态。兴隆街接下来的蝶变更值得期待。

“我们已编制了《兴隆商业步行街招商手册》,对兴隆街两岸店铺、房屋进行业态规划,将在有机保留各个年代的文化层积和历史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该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优化调整业态,逐步形成主题分明、功能互补的街巷,满足市民游客“吃、游、购、娱”功能需求,让兴隆街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文字:记者 刘维佳 图片:记者 梁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