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畜共患病防治宣传月中,中堂镇以“共筑防线,健康同行——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普及”为主题,通过“进基层、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户”四进活动,开展“一堂培训讲座、一期基层宣展、一场校园科普、一次社区服务”的形式,聚焦禽流感、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的关键问题,在重要节点,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人畜共患病防治政策和知识,倡导健康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
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
人畜共患病均为动物先行感染,再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类。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炭疽、狂犬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就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有:狂犬病、禽流感、链球菌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口蹄疫、登革热、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肝片吸虫病等。
人畜共患病的特征主要有群发性、职业性、区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五大特征。
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主要有病畜、病禽等患病动物、带菌动物和病人等。其中,绝大部分以动物为传染源。人作为其传染源的病很少,主要的有结核病、炭疽等。患病的畜禽及其皮毛、血液、粪便、骨骼、肉尸、污水等,往往都会带有各种病菌、病毒和寄生虫、虫卵等,处理不好就会传染给人。
人畜共患病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和节肢动物传播。主要传播方式有:

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猫狗咬伤人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体内,引发狂犬病。
粪便中含有各种病菌这是众所周知的。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的病原体,都可借粪便污染人的食品、饮水和用物而传播。大多数的寄生虫虫卵就存在粪内。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是经由尿液传播的。
有病的畜禽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
畜禽的全身皮毛和皮肤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某些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任意与动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是有可能从它们身上染上共患病的。

防控人畜共患病,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
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要经常注意个人的卫生防护,当身上皮肤 有破损时,更要小心防止从畜禽感染上病毒或病菌。
人的生活区要远离动物饲养区
养宠物的人要学习一些有关人与畜禽共患疾病的知识,知道宠物 应定期进行某些疾病的预防接种。
卫生饮食,如选用经过检验的乳、肉、蛋品,并提倡熟食。不要 养成食生蛋、生食鱼、饮蛇血、吃醉蟹等不良的饮食爱好,都有 可能从动物染上共患病,要引起重视。
加强动物保健,控制动物疫病,提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 广大消费群体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