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 莞韶谱新篇②|打造“大朗效率+乐昌服务”品牌 激发乐昌经济新活力
东莞+ 2024-05-13 09:06:14

核心提示:

把毛织产业链条延伸到梅花镇梅花村,创造性形成“三三三一”振兴车间模式;在全韶关率先试点共同成立镇级合资入股公司,为乐昌农产品插上销往大湾区的“翅膀”……

莞韶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大朗镇围绕“百千万工程”部署,统筹推进典型镇、典型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广招商、促发展,坚持打造“大朗效率+乐昌服务”品牌,激发乐昌经济活力。

大朗镇-乐昌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下称“朗乐工作队”)表示,以全队之力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用力抓好产业共建、全面帮扶、乡村振兴,努力开创对口帮扶协作新局面。

统筹推进典型镇村高质量发展

香芋、马蹄、黄金柰李果汁……4月上旬在东莞举行的食博会·预博会上,来自乐昌市各乡镇的农特产火了一把,吸引不少客商前来参观采购。其间,朗乐工作队组织8家乐昌企业来莞参展,现场达成意向采购金额100多万元。

北乡镇是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素有“中国马蹄之乡”美称,是以种植马蹄和香芋为主的特色农业镇、马蹄专业镇。

▲乐昌市特色农产品亮相2024食博会·预博会

2023年以来,朗乐工作队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抓典型、树典范,发挥“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把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七个一”美丽圩镇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对接资源,项目资金倾斜,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自入选“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以来,北乡镇围绕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等方面谋划了25个项目、1.54亿元。推进北乡镇高标准农田和重点项目建设,把马蹄香芋产量和质量做得更好,努力引进一些食品加工类的企业,培育发展马蹄香芋深加工和预制菜产业。

重点抓好北乡镇街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美丽圩镇会客厅的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增设智慧交通停车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点带面,串点成片,将北乡镇建设成为乐昌市区的后花园。

作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梅花镇大坪村先后获得“国家级传统村落”“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等称号。朗乐工作队通过开发文旅项目、完善文旅配套、扩大种植基本盘、壮大富民强村公司等举措,推动大坪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

探索“反向飞地” 联合招商服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朗乐工作队坚持打造“大朗效率+乐昌服务”品牌,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共建平台公司管理运营,助推乐昌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探索“反向飞地”联合招商服务新模式,创立乐昌(大朗)产业合作中心,联合有关部门和大盛昌公司组建招商队伍,联合举办多场招商活动,2023年共协助乐昌完成新签约项目195个,合同投资额125.47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9个;新竣工项目50个;新开工建设项目161个;完成年度投资额38.7亿元。

▲2024年3月,大朗乐昌产业共建科技园全面验收完毕

大朗、乐昌合资成立大盛昌公司,建设大朗乐昌共建科技园。截至目前,大朗镇已注资2.17亿元,其中2023年新一轮注资2700万元,打造了企业资源共享共用的产业共建新载体。目前共建科技园区标准厂房已进驻8家企业,其中3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规上企业。

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行“一窗”分类受理模式,乐昌市24个单位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一窗”受理事项数1478项、“一窗率”达81.4%,全市实现147项、229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县级1325项事项“市内通办”。

产业园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施行“四三二一”工作模式,三和磁材、莞益新材料等项目实行“带方案”出让,实现“交地即动工”,不断刷新“乐昌速度”。2023年推动31个项目动工入库、合计备案金额33.99亿元,新培育7个项目上规,3家企业小升规。

深度融合大朗镇毛纺织产业的优势资源,把毛织产业链条延伸到梅花镇梅花村,指导驻梅花镇工作队开办韶关市第一家由集体经济入股的缝盘加工振兴车间,创造性形成“三三三一”振兴车间模式,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益可达5万元,员工平均收入4.5万元。

打造毛织产业链条集群

“全力抓好产业共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朗乐工作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乐昌所需、大朗所能”,持续用力抓好产业共建、全面帮扶、乡村振兴,努力开创对口帮扶协作新局面,为乐昌市“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力。

为深度连接大湾区大市场,承接更多优质外溢企业、龙头企业投资乐昌、落户乐昌,朗乐工作队将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轻工和新能源制造的“2+1+1”产业,健全完善协同大朗招商服务中心驻外联合招商工作机制,2024年力争引进至少2家知名企业。同时做好标准厂房招商工作,全力打造“垂直工厂”,推动“工业上楼”,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同时,全力抓园区平台建设,深入开展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净地收储工作,加快“一园三区”产业平台建设,优化产业园的“园中园”模式。统筹加强乡村振兴车间建设运营,沿用“三三三一”模式,争取建设大朗毛织产业转移园,打造毛织产业链条集群。

打造农业“反向飞地”新样板,建立乐昌(大朗)农产品电商孵化中心,加速推动乐昌特色农产品发展。创新成立大朗乐昌对口帮扶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点,围绕“大朗电商+乐昌产品”,着力统筹韶关、乐昌和梅花各种农特产品,打通农特产品“出山”的“最后一公里”,无缝对接将农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积极做好乡村振兴车间文章,帮助群众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争取2024年内实现增加兴办乡村振兴车间2家以上,加快推进镇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破解镇村就业难等问题。

文字:记者 吴金华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