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眠荔枝”热搜第一!有广东人表示:“隔夜都不吃,何况隔年的?”
东莞+ 2024-05-10 18:25:21

东莞人爱吃的这种当季“顶流”水果——荔枝,近日冲上了热搜第一:#广东300吨冻眠10个月荔枝解冻上市#,此话题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冻眠荔枝”也成了电商和社交平台的热点词。

东莞暂无“冻眠荔枝”

为何今年会出现“冻眠荔枝”?据了解,今年是荔枝“小年”(所谓荔枝“大小年”,是指相邻两年一年高产、一年低产的现象),加上广东今年雨水太多,暴雨加冰雹,导致荔枝开花率大幅度降低,今年东莞市荔枝成花率普遍偏低,全市普遍减产。在东莞种植有1000多亩荔枝的“莞荔新农人”蔡建权说:“今年东莞的荔枝就位于我们这个区的观音绿相对来说(收成)好一点,其他的都不怎么样。”

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吃货”都表示“荔枝自由要没了”,此话题也在社交平台社会榜冲上“top1”的热议位置。据广州日报报道,为了让大家夏天吃上甜甜的荔枝,专家们研制出了“冻眠荔枝”。据视频报道介绍:“这是‘冻眠’了10个月的荔枝,仍能保持如新鲜荔枝般鲜红,果肉依然晶莹剔透,营养品质能保留九成以上。”去年6月,广东运用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保存了二三百吨新鲜采摘的荔枝,目前已经陆续投放市场了。今年,广东将进一步加强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争保鲜荔枝2000吨以上。

△今年荔枝“小年”,网友评论截图

那么,咱们东莞有没有“冻眠荔枝”?记者从东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东莞目前暂时没有“冻眠荔枝”,“莞荔新农人”蔡建权表示:“东莞这边暂时没有上这种设备进行‘冻眠荔枝’。”蔡建权介绍,“冻眠荔枝”的设备安装成本比较高,他表示下一步看荔枝收成好的话会考虑引进这种设备、技术进行冻眠荔枝。

△蔡建权荔枝园里的荔枝即将成熟

广东网友“不买账”,外地网友表示“不挑”

记者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搜索“冻眠荔枝”,发现目前也有售卖,76元1000g,说明“放置常温水中解冻6-10分钟即可食用”。点击某电商店铺,发现买过来吃的用户评论有:“看着(果皮)很青,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味道不错”“妃子笑,巨好吃!果蒂全是很新鲜的白色,果子非常新鲜,爆汁!”“超级好吃,9分甜1分酸!”但也有用户评价:“吃起来没有荔枝味道”“真的不好吃”。

△电商平台上有“冻眠荔枝”售卖

这样看来,以后无论荔枝“大小年”也好,一年四季也能吃上荔枝了。但是对于这种“冻眠荔枝”,除了购买过的用户评价不一,各地的网友的看法也很不一,特别是不少广东网友表示:“有点离谱,居然想让广东人吃‘僵尸荔枝’?”还说:“广东人只吃新鲜的,隔夜的都不会吃,何况隔了年的。”甚至还说:“新鲜冰冻的可以,隔了一年的无法接受。”“我宁愿吃荔枝干也不吃冰冻荔枝!”隔壁广西网友也表示:“我广西都看不上,两广人情愿少吃一年的荔枝,也不吃冰冻荔枝。”但也有广东网友表示:“冰冻鸡都可以,荔枝怎么不可以?”“我家冰箱里就还有去年摘下来冻的荔枝”“我家都自己冻,吃一年,像冰淇淋一样,好吃。”

△网友评论截图

也有天津、湖北、新疆等地的网友表示:“咱们不挑,只要能吃上就行!”“冻的也可以,真是馋哭了。”还说:“以我的水平可能吃不出是不是解冻的。”“我不嫌弃冻的,都给我吃。”他们还问:“说实话,到底新鲜的和‘冻眠荔枝’有啥区别?”广东的网友看见就热情地为他们提供“科普”:“冻过的荔枝口感明显发酸,粘牙发涩”“新鲜荔枝肉是半透明的,吃起来爽口;冻过的果肉是白色不透明的,口感绵绵的,反正不好吃就对了。”“冻过的荔枝,荔枝皮颜色是有区别的,新鲜的颜色很鲜,冻过的皮壳黯淡。”

△网友评论截图

△网友评论截图

东莞人仍可吃到新鲜荔枝,但价钱比往年贵

虽然荔枝“小年”,但蔡建权的荔枝园里还有不少荔枝今年可新鲜上市售卖,大家还是可以在市面上买到新鲜的荔枝来吃。据蔡建权介绍,他的荔枝园里最早会上市的是妃子笑,预计5月20日上市,产量4-5万斤;观音绿6月初上市,产量预计5万斤;桂味、糯米糍、无核荔枝6月中上市,产量预计3-5万斤;仙进奉7月初也会上市,产量预计2万斤。

荔枝减产,各地新鲜荔枝现在又是什么价位?蔡建权介绍,今年观音绿售价预计100-150元/斤,因为今年荔枝减产,比往年贵:“去年观音绿最高价位180元/斤,最低60元/斤,平均80元/斤。”

△蔡建权荔枝园里的观音绿

东莞街坊最近在市场上买到的荔枝有20元/斤的,也有55元/斤的,各地网友也发出了当地的荔枝售价:“广州荔枝40元/斤”“深圳荔枝58.9元/斤”“贵州39.9元/斤”“江西65元/斤”“河北的小县城超市69元一斤”“武汉的昨天问了一下35.8元/斤”“浙江51元/斤”“江西65元/斤”“广西现在妃子笑35元/斤”……看着这价位,有网友表示:“幸好我去年炫够了,明年再吃呗!”“少吃点好,阿妈话热气啊!”

△网友评论截图

今年,你吃荔枝了吗?

文字:莫凤英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