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东莞市人民医院TID项目急救中心主体结构封顶仪式举行。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医院交通环境,增加商业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医院配套服务,为市民打通就医服务、停车通行及生活配套的“最后一公里”。据介绍,在举行仪式的楼顶,未来也会建设急救直升机停机坪,构建东莞空中急救网络。

TID综合开发项目,是东莞首个融合“医疗+交通”的TID创新示范点的核心部分,属省、市两级重大项目,集医疗、教育、科研等多功能于一体。
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蔡立民表示,建设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救治有力的急救中心,是TID项目的关键组成,更是优化市人民医院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全市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建筑外观上,急救中心大楼将重现“百年红楼”的地标建筑,延续东莞人对红楼医院的百年情怀。内部设置上,急救中心大楼将新增急救用房约1.68万平方米,急救病床185床,同时规划建设“平疫结合”“平战结合”功能。
“急救中心大楼的建设,为我院建立建成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蔡立民表示。
作为东莞首个医院TID一体化项目,市人民医院科教综合楼和急救中心工程,一直深受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热切关心。急救中心项目的顺利封顶,意味着市人民医院医疗系统的深层次优化,标志着TID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建成后,将有效改善院区内外交通条件,对完善东莞市医疗公共服务、公共交通及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具有重要意义。
市交投集团董事长刘波表示,急救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工程任务,更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医院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医疗高质量高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据介绍,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米,涵盖综合大楼、急救中心及其配套地下室等建设内容,高峰期有超过1500名产业工人在一线施工,投入大型设备70余台,还包括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等6项危大工程施工。
项目承建方、中建五局华南分局副局长孙体安介绍,公司集中全部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承建东莞望牛墩安置房、大湾区大学、威远岛安置房等重点民生工程的管理经验,坚定不移实施高标准策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自开工以来,项目运用全自动化监测、跳仓法施工工艺等确保施工安全及质量。
项目预计于2026年初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将优化全市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条件,成为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为市民提供更加全面、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