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换电设施收费标准不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品牌的电池不能通用……以后这些事关电动自行车的问题都将会解决。
日前,记者从东莞市电动车自行车行业协会获悉,由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牵头组织技术研讨,北京、广东、广西、安徽、广州、深圳、东莞等七地电动自行车商协会组织将开展电动自行车公共充换电设施统一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据了解,统一团标的制定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研发等成本,更重要的是促进整个行业规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统一标准将会在年内发布
根据通知,此次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由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牵头组织技术研讨,七地电动自行车商协会组织本着“自愿加入、各自发布”的原则,尽量统一各团体标准的技术要求,减少企业研发成本。
其中,七地电动自行车商协会分别是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广西电动车行业协会、安徽省电动车行业协会、广州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和东莞市电动车自行车行业协会。
“目前制定工作已开展,会在今年内尽快发布该标准。”东莞市电动车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罗建平表示,统一团标实施后,不仅可以规范充换电的市场乱象,切实降低因电动自行车引起的火灾事故,也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重要的是也为车主的出行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满足民生需求。
充换电设施缺口大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数据显示,目前东莞登记上牌(含非标、临时牌)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为350万辆,但现有充换电接口却不足20万个。
“目前东莞的充换电设施缺口相当大。”罗建平告诉记者,而这也是东莞可以争取到参与统一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的主要原因。
巨大的缺口吸引着企业入局,但一些乱象也随之浮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使用换电柜方便,但也存在收费不统一、部分收费偏高、不同品牌的电池不能通用等诸多问题。
“换电模式要想获得市场认可,还是最好有统一的电池和换电标准。”在亨美社区经营换电柜场所的雷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仅在亨美社区经营换电柜的品牌就多达十余个。
“目前市面上的充换电设施品牌多,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整车企业与充换电运营企业没有完全打通,不能实现‘通存通兑’(通充通换);对存量电池充电没有健康度检测功能,甚至大部分换电设施提供超标、大容量电池。”罗建平坦言,目前各地充换电设施标准不一,增加了相关企业的执行成本。统一团标实施后,将解决这一问题,降低企业成本。“换电模式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解决‘统一标准’的问题。”
在他看来,团标因主要围绕技术方面,各个企业的换电设施采用一致的电池规格,如电池类型、尺寸和接口设计,以期达到跨品牌兼容性——任何品牌的电池都能在其他品牌的换电站轻松互换,这种“通用充电,通用换电”的模式不仅对充换电市场价格影响不大,还将助推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利好电动自行车车主。
延伸阅读
国务院常务会议:大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
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会议指出,要注重系统治理,强化标准引领和监管执法,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安全水平。要注重疏堵结合,完善配套服务和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蓄电池以旧换新等工作,在加强安全监管的同时更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4月28日,国务院安委办召开视频会议,对电动自行车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电池报废等工作提出要求。
视频会议强调,要疏堵结合解决难题,新建项目要将停放充电设施纳入项目配套规划、落实配建要求,既有小区要增设停放充电设施,多措并举管理和约束“进楼入户”行为。要建立报废回收体系,尽快出台老旧蓄电池报废标准,统筹推动老旧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以旧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