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从谈职校色变、到认可接纳,再到出彩人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在逐步提升。
每年5月的第二周是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值此活动周启幕之际,东莞日报推出特别策划,讲述四位职校生的成长故事。他们中有通过产教融合、学得过硬技能,勇闯职场或创业;有得益于职普融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逆袭考研;有得益于国家放宽考公学历政策,成功上岸公务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据统计,东莞共有职校、技校33所,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学生走入职校,期待他们在不同赛道上,逐梦发光的出彩人生。
蔡育煌的“浪漫”
让兴趣飞上天空 小选择成就大事业
随着无人机方阵升空,夜空里亮起点点星光,机群盘旋上升汇聚,编织出绚丽的图案……现场观众掌声雷动,惊叹不已。
如此壮观的场景,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期间,在南京等多个城市上演。鲜为人知的是,背后操作这些演出,是东莞市未来飞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毕业于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的中职生蔡育煌。
■蔡育煌(左三)及其团队
少年时的蔡育煌调皮捣蛋,总惹大人生气。他头脑灵活,精力充沛,家人都说他不是学习的料,却能捣鼓出不一样的精彩。2016年,蔡育煌初中毕业后,因为对文化课不感兴趣,在家人和老师的建议下,报考了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成为该校2016级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的一员。
蔡育煌所在的班级是“大疆无人机专班”,这个“大牌”的班级名一下子就吸引了他。原来,当年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和无人机龙头企业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无人机专业,蔡育煌成为这个“王牌”专业的首批学生。
“非常激动,也非常期待!”本就对无人机感兴趣的蔡育煌仿佛正在俯瞰世界。从入学的第一天起,蔡育煌认真努力学习,接受专业教师和企业讲师的双重培养。“虽然专业很有吸引力,但因为‘新’,也意味着课程不够完善,参考案例较少。”蔡育煌说,正是因为这样,从老师到学生,都带着一颗探索的心。
“没有课程,才能探索课程;没有案例,才能成为案例。”蔡育煌说,在短暂的担心之后,他决定要大胆创新,勇于走出去,尝试着用自己的所学触摸未来的市场。
在学校的指导和介绍下,蔡育煌和同学们经常通过订单的形式参与社会实践。经过不断探索,蔡育煌一边和老师完善学校的课程,一边根据市场快速提升专业能力。对无人机的运用领域和市场需求了解越深,蔡育煌发现前方可能是一个超乎想象的“大市场”。
■蔡育煌创办的公司
随着对无人机技术的熟练掌握,2018年,蔡育煌正式创立东莞市翼拍航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第一批产教融合孵化下的实体产业。“创业成功离不开专业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蔡育煌说,正是得益于校企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天空。
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蔡育煌的业务就已经遍布全国。他也获得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任务挑战赛全场总亚军和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职教赛道铜奖荣誉。也是在这年,他被保送东莞市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学习之旅。
2021年,蔡育煌将公司改名为东莞市未来飞行科技有限公司,意味着要“瞄准未来”。如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背景下,蔡育煌的公司资产已达500万元,拥有600多架无人机,年收入超过300万元。回头去看,蔡育煌表示,从兴趣到事业,自己干了一件“特别浪漫的事”。
姚炜珊的“梦想”
从高职生到双一流研究生 她用5年实现逆袭
“二氧化碳转化率接近100%,氢气纯度接近100%……”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研究院传来好消息,材料与能源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二学生姚炜珊进行的垃圾填埋气化学链重整联产纯氢课题,有望在下一阶段取得更稳定的效果。
■姚炜珊
姚炜珊是东莞石龙人,从小就勤奋好学,聪明伶俐,美好的未来似乎就在前方等着她。时间拨回到2017年5月,高考前夕,几次模拟考发挥得极其不稳定,看着自己如“过山车”般的分数,姚炜珊的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导致严重失眠……不过,她仍乐观地认为,“只要高考时认真对待,肯定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高考成绩出来后,摆在姚炜珊面前有三个选择,读民办院校冷门专业,读公办大专还是复读?这种从满怀期待到走向低谷的落差,令她感到无望和失落。
陷入彷徨的姚炜珊,曾经想过复读再战。冷静下来,经过跟家人们的沟通和慎重考虑后,她觉得,“高考并不是通往大学的唯一道路,高考失利并不意味着一切结束,高职同样可以上大学!”
在老师和父母的建议下,姚炜珊把目光聚焦在了家门口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他们说去职校能先学一门技术,毕竟技多不压身。”
同年9月,姚炜珊顺利成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印刷媒体技术的学生。令她没想到的是,初到学校就让她大开眼界,“东莞是全国知名的印刷产业重镇,学院与知名企业共建,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培养学生,我觉得选择这里没错。”
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时间里,姚炜珊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学生组织,通过多平台全面发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她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眼界和认知得到提高。三年来,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综合排名年级前五,多次获评三好学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员,两次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思政课程总评优秀奖。
2020年是姚炜珊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最后一年,她始终没有忘记上大学的梦想。恰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首次面向专插本考试招生,虽然距考试不到3个月,姚炜珊每天早起晚睡,认真备考,凭着韧劲刻苦的精神劲儿,成功通过专插本考试,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录取,成为三年前向往的本科生。
■姚炜珊在做科研
进入本科院校后,受身边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恩师的帮助,姚炜珊愈发对科研感兴趣。本科期间,她的研究课题是结构色防伪标签的设计,毕业论文被推选为优秀论文。2022年,姚炜珊顺利毕业,同时拿到了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研究生期间,姚炜珊跟随导师研究温室气体的高值化利用课题。由于专业跨度较大,她刚进入课题组学习也是倍感吃力,很多术语和概念都看不懂。她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热情,而是凭借着一股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目前共发表中文核心期刊2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还获得学校的奖学金。
“温室气体的高值化利用是一个大课题。”随着最新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姚炜珊对攻破其高值化转化的技术难题充满信心。
当努力是一种习惯,姚炜珊说:“越努力,越幸运,行动永远来得及。”
刘昌荣的“舞台”
扎根基层显身手 让青春绽放广阔天地
“从走访宣讲政策,到经济普查了解企业情况,再到洪水灾害中统筹协调转移群众……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百姓,容不得半点马虎!”电话那头,刘昌荣语速轻快、思路清晰地介绍手头上的工作,和照片上那个高瘦、微笑、戴着边框眼镜的形象很是一致:年轻朝气且富有干劲儿。
■刘昌荣
刘昌荣是粤西地区某镇街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粤西地区是广东经济发展的薄弱区域,基层工作繁忙且艰辛,参加工作四年来,刘昌荣扛起责任与担当,在实践中巩固知识、锤炼本领,“为群众做切身的实事,心里踏实,让我感到无比幸福的成就感。”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刘昌荣是如何在基层一线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脚踏实地干出一番新时代事业的呢?
刘昌荣毕业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校期间曾任大学生媒体中心副主任、学习委员,2017年获得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酒店管理实践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9年顺利毕业并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
回想起三年的学习经历,刘昌荣说:“酒店管理专业应用性强,可以学习到很多综合性知识,如人力资源管理、文章写作、酒店礼仪等,给我现在的工作带来很多帮助。”
对于刘昌荣来说,在高职院校不仅能学习到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能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和应用。时至今日,刘昌荣仍清晰地记得赴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做交换生的经历。那是2018年,东莞积极响应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鼓励高校开展“赴境外(含港澳台)交流项目”。闻此消息,刘昌荣主动报名,先后前往台湾佛光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做交流生。其间,他主动承担外联和协调管理事务,统筹管理交流生,组织、带领他们一起策划和举办活动,做到上传下达,工作开展有条不紊。
回国后,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刘昌荣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就是回家乡做一名基层公务人员。面对质疑,刘昌荣选择用行动证明。2020年,刘昌荣成功考上家乡粤西某地的乡镇公务员。
彼时,乡村振兴正在粤西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村要发展,乡村要振兴,人才聚集是关键。”刘昌荣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为此,他打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组合拳,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并结合当地特色农业,搭建当地首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先后柔性引进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陈兴汉博士禾虫团队、广东省农科院林庆胜博士蔬果团队、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朱思明博士食品团队等入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切实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百千万工程”正展现万千气象,刘昌荣介绍,用不了多久,当地就会建立起高效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有效赋能特色农业发展。行走在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刘昌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说:“最美的青春,就是要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基层、奋斗奉献,到基层广阔天地挥斥方遒,绽放芳华。”
王警敏的“幸运”
从憧憬到入职大厂 不断拔高人生上限
入职华为不到一年,王警敏就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获得华为“2023年制造质量零缺陷标兵”“2023年成长之星”等荣誉,“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也愈发让我认识到,只有持续的努力和学习才能不断拔高人生上限。”
2023年6月,王警敏从东莞理工学校数控技术与应用(五年一贯)专业毕业,经过选拔入职华为(东莞松山湖)。作为一名中职生,从憧憬大厂到入职大厂,真正成为华为员工的那一刻,王警敏谦逊地称为“幸运的转折”。
■王警敏
王警敏从小跟随父母从广东潮州来到东莞。2018年,他放弃升读普高,选择报读东莞中职学校。在从事数控工作的亲戚的影响下,王警敏最终选择了东莞理工学校五年一贯的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
开学后,随着对课程的接触,他越来越喜欢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数控机床、3D打印、钳工、车工、机械制图等全新实训设备及课程令他爱不释手,“来到学校,才发现,这里也有广阔的天地,能学到很多,学校给我们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也多,就看你能不能努力去接住。”
技能大赛是东莞职业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途径与特色。高二时,学校成立了数控竞赛集训队,鼓励师生报名参赛。王警敏被选上数控竞赛集训队,他沉浸在数控竞赛集训室,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高质量完成每一次模拟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别人未懂的,我已学会;别人已学会的,我已精通。”也正是因此,中职三年,他多次获得东莞市、广东省技能大赛奖项。他说:“技能也能成就梦想。”
2022年,王警敏入读东莞理工学校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贯通培养的大专班。凭着对专业技能孜孜不倦的追求,他被选上了学校竞赛集训队,代表学校参加2022年全国机械行业大赛“工业数字化关键技术应用”,2023年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设计技术”“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技术”项目,均获得了国家级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专业的表现,毕业后,王警敏被华为公司录用。能在更好的平台继续实现自己的制造业梦想,在他看来得益于做了正确的选择,并不断努力,“中职并不是我们放弃自己的转折点,反而是我们开启新赛道的起点,抓住三年的学习时间,我们的未来同样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