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在莞城造出一家绝美书院:打造文化交流平台 古老建筑重泛光辉
东莞+-莞城视窗 2024-04-29 12:30:30

从东莞人民公园北门进入,大概走五分钟,便可以看到一棵木棉树,树下红墙黄瓦,亭台楼阁,几座别致的小楼在阳光的映照下树影婆娑,猫咪从墙根下走过,闲适又惬意,不少游人观赏、拍照留念。

走近一看,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书有“佰辉书院”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两边挂有一副楹联:笔底云烟吟佰韵,庭前竹桂泛辉光。原来这就是莞城最近非常热门的网红打卡点“佰辉书院”。

■佰辉书院是一座修旧如旧的新时代书院 叶子彦 摄

修旧如旧

从红棉山庄到佰辉书院

佰辉书院坐落于东莞人民公园原红棉山庄旧址,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创立,是一座修旧如旧的新时代书院。

红棉山庄曾是东莞人民公园内的一景。早在1913年,时任民国东莞第二任县长的岑学吕修建盂山公园时就已筑有红棉山庄,并作为公园的八景之首,有不少文人墨客来到这里吟诗作画。直至1987年,莞城政府斥资进行拆旧建新,修筑了一座占地4225平方米、建筑面积715平方米、高两层楼的新“红棉山庄”,并作为文化交流的阵地。

“我们秉承着‘修旧如旧’的理念来对红棉山庄进行修葺的,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只为保留其原来的样式和风貌,并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有的历史状况和文化价值。”佰辉书院主理人陈思源介绍说。

作为一名00后,陈思源对于文化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坚持,“文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人们的寻常生活中”。为了保留、重拾东莞人的回忆,陈思源和他的团队选择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将红棉山庄修旧如旧,并希望能传承和延续红棉山庄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属性,将佰辉书院打造成为一个文化平台,通过举办展览、开展非遗体验、文化知识分享等形式,让更多的人能通过书院去感受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佰辉书院内鸟语花香

植根莞城

“00后”在老城“造”书院

红墙黄瓦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长廊回环,曲径通幽。佰辉书院内的景色之美让人不由得停下脚步,驻足体验。这也是佰辉书院团队的想法,希望每一位来到佰辉书院的人都能在美好的环境里静心阅读、品味展览,充分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

“我们不希望人气太旺,如果参观人数过多,就会影响观感体验和参观质量,也会影响书院的管理和服务。所以我们采取预约入院的制度。”陈思源认为,文化是需要沉淀的,书院并不急于去开拓盈利的项目,而是更希望大家可以来到这里,静下心来感受文化带来的乐趣。

“沉稳”的佰辉书院背后,是一支年轻的00后团队,一共6个人和一群宠物兔子。他们志同道合,热爱文化事业,注重传承理念。值得一提的是,陈思源的合伙人是他的好友陈志彬,他们从小在东莞长大,热爱文化艺术,对东莞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除了举办各类展览外,佰辉书院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更多人走进书院,在这里交流学习。据陈思源透露,佰辉书院即将在5月举办非遗扎染活动。“扎染活动适合亲子家庭参与,孩子们可以通过亲手制作扎染作品,感受到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与此同时,书院与莞城美术馆达成共创基地的意向,书院与莞城美术馆紧密合作,资源共享,团队与书院共同举办老友记作品联展、开展过“聊聊篆刻话题”等学术交流活动,在未来文化事业发展实现共双赢的路上打下扎实的基础。

“之前红棉山庄很出名,但是从来没有进去参观,后来在媒体上看到佰辉书院成立,恰逢开放预约,就想带小朋友过来感受一下。这里环境很好,古色古香,还有小兔子,小朋友也很开心。”市民潘女士说。

“我们希望书院能成为莞城文化的一部分,与莞城的可园、东莞记忆等形成错位互补,共同为莞城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陈思源说,未来,书院将根植莞城的悠长文脉,将书院打造成为集文化体验场所、艺术交流平台、开放自由的新兴文化场所,助力莞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文字:叶可欣 通讯员 叶子彦 图片:通讯员 叶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