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知工作室|东莞放宽落户,释放什么信号?
东莞+ 2024-04-28 19:38:36

一季度实现经济“开门红”后,东莞又放出大招。

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大幅度放宽入户条件。

在全国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东莞通过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固化城市人口总量,壮大户籍人口规模,吸引留住更多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人才支撑。

东莞入户新政有3大亮点

时隔五年,东莞启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可谓干货满满。《意见》最大亮点是对现行稳定居住就业入户、毕业生入户和在职人才入户年龄限制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在稳定居住就业入户方面,由“双五”调整为“单一”。

原政策规定,在东莞稳定就业人员申请入户要同时满足持有东莞有效《广东省居住证》且累计时间满5年和在东莞正常参加社保且累计时间满5年。也就是“居住证年限累计满5年+社保年限累计满5年”的“双五”入户。

新政策则只需要同时满足持有东莞有效《广东省居住证》连续满1年和在东莞用人单位正常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两个条件就可以申请入户。

从“双五”到“单一”,新政策大幅降低了在东莞稳定居住就业入户条件中居住证和社保的年限要求。

在毕业生入户方面,实行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先入户后就业”政策。

根据原政策,东莞实行大专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毕业2年内)“先就业后入户”政策。

根据新政策,在东莞申报居住登记的非莞户籍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在毕业5年内可按“先入户后就业”原则,申请办理入户东莞。

政策调整后,毕业生想入户东莞,就业不再是硬性条件。东莞这座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青春之城”,张开双臂欢迎更多年轻人。

在在职人才入户方面,进一步放宽了入户年龄条件。

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技师及以上技能人才、表彰类技能人才放宽至55周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人才放宽至50周岁以下,全日制大专、初级职称人才放宽至45周岁以下,高级工放宽至40周岁以下,中级工放宽至35周岁以下。

可以看出,东莞对各类各层次人才的入户年龄限制都进一步放宽。

“终于可以入户东莞了,孩子明年准备上小学,我们一家人正在为小孩在哪里读书发愁呢,现在这个最大问题可以解决了。”王富田从湖南来到东莞三年多时间,根据他的条件,想入户东莞原来只有“双五”入户这个途径。在听说东莞的入户门槛即将放宽,他急着询问什么时候可以申请办理入户。

此前已实施多轮户籍制度改革

东莞是一座特殊的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率先发展起来的东莞从一个传统农业县蜕变为国际制造名城。在此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集聚东莞。东莞也形成了人口倒挂严重,人口流动性大的特殊人口结构和人口特点。以2007年为例,东莞717.02万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仅171.26万。

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入户条件,降低入户门槛,可以增强外来人口的归属感和对城市的认同感,加快异地务工人员的市民化进程,也有利于吸纳各类人才落户,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国家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东莞也进行了多轮户籍制度改革。

2007年,东莞出台企事业人才入户暂行规定。这是东莞首次打开外来人口入户之门。但当时的入户门槛比较高,覆盖群体也比较窄。

2010年,东莞入户政策迎来“二度破冰”,改革开始走向深水区。当年9月,东莞首次出台积分入户办法,迅速成为外来人口入户东莞的主要途径。

2014年,东莞对人才入户政策进行梳理整合,条件准入成为“人才入户”的主流。东莞的外来人口可以通过条件准入或积分入户这两种渠道入户。其中,条件入户主要吸引学历型、技能型人才,而积分入户降低分数线,主要吸纳在东莞有稳定就业生活的存量人口。

随着政策的调整,入户东莞的人数出现较大增长。但也有批评认为,积分入户嫌贫爱富,嫌老爱壮。

2016年,《东莞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提出逐步调整东莞入户政策,优先解决流动人口存量问题。2018年,《东莞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正式实施,东莞取消积分入户,实施“双五”入户政策。

东莞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现行“稳定居住就业入户(双五入户)+人才入户+优秀产业工人入户”的入户政策体系。

但随着国家、省对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以及受社会经济发展承压和出生率普遍下降等因素影响,东莞人口倒挂突出、人口流动性大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现行入户政策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莞启动了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外来人口形成和强化“我是东莞人”的家园意识,更加主动融入东莞、建设东莞,增强东莞对人口、人才的吸引力,强化东莞高质量发展的人力和人才资源保障。

有专家表示,户籍制度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地把存量外来人口全部变成户籍人口,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东莞的户籍政策变迁史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夯实人口红利并推动向人才红利转变

东莞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扩大了人口规模,壮大了户籍人口,也吸引留住大量人才,可谓既夯实了人口红利优势,也有力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从东莞的常住人口来看,2007年末是717.02万,到2010年末为822.48万,到2022年末则达到1043.70万。

从东莞的户籍人口来看,2007年末为171.26万,2010年末为181.77万,2018年末为231.59万,2023年末为307.88万。分析这组数据,从2007年到2010年的3年时间里,东莞户籍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5万;从2010年到2018年的8年时间,平均每年增加6.22万;从2018年到2023年的5年时间里,平均每年增加15.26万。东莞入户门槛每降低一次,户籍人口增量呈现加速态势。

从东莞的人才数量来看,在各项人才政策加持下,截至2022年底,东莞人才总量315.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0.2%;高层次人才23.6万人,其中,高端人才数量1702人,制造业人才总量118.9万人。截至2023年底,技能人才突破144万人。2018年至2022年,东莞人才总量增加120.3万人,年均增长12.8%;高层次人才增长11万人,年均增长16.9%。

东莞人口规模增长的同时,人口年龄结构也呈现年轻化。平均年龄33岁,既让东莞成为“青春之城”,也为东莞通过“造人”增加人口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2022年,东莞的人口出生率达到11.03‰,排名广东省内前列。

人,是城市的核心。人口规模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当前,城市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站上“双万”新起点的东莞要持续保持战斗力、竞争力,必须吸引留住更多人口、人才。

有专家表示,地方政府也不能盲目“抢人”,要考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因素能否支撑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城市能提供的和人们所需要的要很好结合,才能促进城市发展。

东莞正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抢占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广阔的空间和宽大的舞台,给各类人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近年来,东莞在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最受关注的学位为例,东莞持续开展教育扩容提质,仅2023年就新增公办学位6.7万个,2024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万个。东莞正全力打造一个五湖四海的人“既流入又融入”“既安身又安心”的良好环境。

入户门槛再降低,是东莞再次发出“邀请”:扎根东莞这片热土,携手奔上新的征程,不断绽放新的精彩,共同书写新的传奇。

文字:首席记者 林朝丰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