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长沙马王堆,
惊世发掘,举世瞩目!
溯洄2000年前,重现大汉盛世!
01
惊 世 发 掘
湖南长沙火车站东部不远处,有两处残存的土冢,据传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故称“马王堆”。1971年底,驻地医院挖防空洞时,挖动墓室,湖南省博物馆随即对其进行考古发掘。1972年初,出土漆木器、纺织品、帛画等珍贵文物1000多件,墓主遗体保存完好,令世人震惊,根据葬制等级及有铭文的器物、印章,确认墓主为轪侯夫人“辛追”。

“妾辛追”印
这次考古发掘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1973年,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亲自批示马王堆2、3号墓发掘的请示报告,并调集全国各学科的顶级学者参与墓葬的发掘、研究与保护。后经过考古学家不断地研究考证,基本确认墓主人分别为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夫人辛追和他们的儿子利豨。

“利苍”玉印、“轪侯之印”铜印、
“长沙丞相”铜印
长沙国是西汉初期异姓封国之一。刘邦在西汉建立后,构建“郡国制”体系,以拱卫社稷。利苍身为长沙国丞相,又受封轪侯,身份尊贵,因此马王堆墓葬出土的文物不仅是当时贵族生活图景的缩影,更是长沙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的实证,源源不断地丰富着我们对中华历史、楚汉文明与湖湘文化的认识。
02
千 古 奇 迹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西汉墓葬出土了3000多件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亮丽如新的彩绘漆器,代表中国古代漆器的巅峰时代;恍若新织的衣物和绣品宝库,印证西方文献中的“丝国”记载;数十种帛书、帛画和简牍文献,被称为“千年前的地下图书馆”;宛如梦中的千年女尸,创造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的奇迹。

朱地彩绘漆棺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反映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成就,展示中国汉代在经济、天文、地理、历史、哲学、艺术、医学等方面所成就的辉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文明的宝库。其保存之完好,器物之多样,制作之精致,内涵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至今仍是衡量汉初社会发展的实物标杆,其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就了一门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广泛关注的全新学科——马王堆学。

一号墓T形帛画
03
不 朽 与 永 生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长沙马王堆汉墓所蕴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都无比丰富,一代代的研究者前赴后继地投入到对其的发掘和研究之中,传承千年的大汉辉光得以更加清晰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本次“永生——千古奇迹马王堆汉墓文物特展”,分为“不朽与永生”“走进轪侯家”两个部分,具体从“惊世发掘”“轪侯身份”“千金之家”“衣被锦绣”“钟鸣鼎食”“笙歌乐舞”“养生延年”“家有藏书”“大礼安魂”等九个单元,对马王堆汉墓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进行展示与解读。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各类漆木器精巧别致、丰富多元的食物搭配着丰盛的餐桌。富丽庄重的彩绘纹饰、跃动活泼的动物元素,无不反映着古人热烈而浪漫的想象。

云纹漆案及杯盘

“君幸食”狸纹漆盘

云纹漆鼎
辛追夫人的衣着,代表着湖湘地区当时最为流行的风尚。绢罗锦纱的材质,“茱萸”“信期”的纹样,二十二层锦绣织袍的包裹覆盖,肉身与荣华一同“永生”。医疗保健的帛书简牍,传承千年的养生文化正焕发着新的生命。内外调和的努力,让我们了解到汉代人事死如生的生命观念,希望身体不朽、灵魂无恙的独特想象。

绢地茱萸纹绣

菱纹罗地“信期绣”

《导引图》临摹图
军阵庄严,仆从林立,生前荣耀时刻的记录;仙乐阵阵、烟雾袅袅,构建海上仙山的美好图画;博局规矩,“太一”武祷,不仅代表了汉代人对于天地运行法则和神明的认知,也展现出阴阳守恒、天地有常的价值取向。天文、医疗、军事、哲学的帛书、帛画和竹简,体现出中华文化中,仰望星空的浪漫情怀,与立足大地的实干求索之间的有机统一。

彩绘陶熏炉

垂髻着衣女侍俑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竽
这一“展”,马王堆!
五一假期,东莞市博物馆见!
展览名称:永生——千古奇迹马王堆汉墓文物特展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日-2024年8月25日
展览地点:东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