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协作·莞爱铜行|东莞青年医生霍志成:慷慨赋能松桃县 妙手仁心苗乡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2024-04-19 11:59:40

阅读提示

 

“旋转,前送,注意导丝头端形态……”日前,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介入室,东莞帮扶专家霍志成站在手术台旁,指导龙雪松为病人实施心脏支架手术。

 

广东省东莞坐落南海之滨、珠江口岸;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居于武陵山脉腹地、松江河畔,两地相隔千山万水。东莞专家为何会到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指导手术?

 

粤黔协作,莞铜携手。2021年以来,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广东与贵州协作,共同谱写东西部协作美丽篇章。山海情深,人才先行。东莞市与铜仁开展协作以来,按照铜仁所需、东莞所能原则,东莞把优秀医疗人才派到铜仁,对铜仁各县区实施“组团式”帮扶。

 

20225月,东莞市三甲医院滨海湾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霍志成告别家人,奔赴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以下称松医)挂职常务副院长,助力松医高质量发展。

 

大医精诚,修复“人心”。作为心内科专家,霍志成以铅衣为甲、以导丝为器,在松医疏通堵塞心血管,为心脏撑起保护伞2022年以来,他共开展了200多例心脏冠脉手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莞铜协作医疗队松桃小队队长,霍志成以做好“传、帮、带”为己任,输入新的医疗理念与新技术。手把手指导青年医生,为松医培训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挂职挂心,挂事挂责。作为挂职常务副院长,霍志成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要求,依托东莞优势医疗资源,助力松医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以及重点专科建设,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造福苗乡群众。

 

大医精诚 “医心”暖人心

 

心脏是人体发动机,推动全身血液流动。心血管是发动机输油管,心血管堵塞,导致心脏血流中断,就是通常说的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致命性疾病。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道疾病是我国居民群众健康的“三大杀手”。

 

微信图片_20240418131223.jpg

霍志成(右三)为病人手术,并通过手术带教青年医生。松医 供图

 

大医精诚,莞医铜行。2022年,东莞市公立医院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东莞市公立医院学科骨干、心血管专家霍志成带着组织重托,奔赴千里外的松医,就是要助力松桃筑牢健康基石,为不通畅的心血管撑起“保护伞”。

 

2022年的一天傍晚,43岁的阿强(化名)打篮球时,突然出现胸部疼痛、大汗淋漓、意识模糊。他的朋友紧急驱车送到松医救治,根据他的症状,急诊医生为他做心电图,结果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医生拨通了霍志成的电话:“有位病人突发心肌梗死……”

 

“立即送介入室,我马上到。”劳累一天的霍志成从沙发上跃身而起,匆匆忙赶到介入室,带领心内科团队,迅速为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阿强右冠状动脉远端完全闭塞,立即予抽吸血栓,植入支架,患者为患者开通血管,让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病人转危为安,从患者到达医院到血管开通,仅花了45分钟时间。

 

身有仁术,更有仁心。身为心血管专家,霍志成的手机24小时开机,24小时为病人守候,让一位又一位心脏病患者转危为安。数据显示:2022以来,他共为200多名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撑起“保护伞”。

 

微信图片_20240418131133.jpg

霍志成(左一)关注病人康复情况 松医 供图

 

抢救心血管疾病患者,时间就是生命。霍志成说,心血管堵塞后,30分钟里,缺血心肌开始坏死,68小时就完全坏死。因此每提前一分钟开通血管,患者就有多一分生还的希望。

 

如何让抢救时间快些、再快些?霍志成以推动松医胸痛中心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不断优化急诊、心内科、介入室等科室衔接流程,完善院内急救网络。一次次讨论,一次次分析,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效优化院内急救流程,降低了抢救时间,实施心血管疾病的抢救时间最短降低至38分钟,刷新松医抢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纪录,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授人以渔  建强科室队伍

 

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莞铜协作医疗队松桃小队队长,霍志成既要行医治病救人,又要输入新的医疗理念与新技术,为松医培育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他刚到松医,人未卸甲、马未卸鞍,就投入工作状态,熟悉心内科室流程,走访乡镇卫生院。

 

霍志成经过细致调研注意到,松医心血管硬件设备并不落后于沿海发达城市。苦于人才的匮乏,很多心内科新技术没有开展,许多病人赴湘西、重庆等地“寻药问药”,增加了非医疗支出。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霍志成根据科室发展状况,制定了有针对性、详细的帮扶计划与完善的手术带教方案。通过师带徒、团带团的“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从手术指导、教学查房、新技术培训等集中发力,促进医疗人才成长成才,实现从人才“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微信图片_20240418131231.jpg

霍志成(左二)查房带教 松医供图

 

为提升心内科医技水平,建强人才队伍,霍志成组织业务培训,通过知识讲课、临床带教、典型病例讨论分析、莞松两地远程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科室青年医生的理论与实操水平。在霍志成的推动下,心血管内科团队首次独立开展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科室青年医生龙雪松、丁洪路经霍志成手术带教,成为心内科骨干,能够独立实施手术。

 

为了让弟子增长见识、扩宽视野,在他的建议下,医院派出龙雪松与丁洪路派到贵州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医院,学习心内科前沿知识,为松医培养带不走的人才队伍。龙雪松说:“霍老师对弟子们既严管又厚管,每台手术他都在旁边指导,让我的技术不断提升,让我不断成长。”

 

霍志成还在松医推广、建立帮扶专家与业务骨干“1:3+N”师徒跟班带教模式。通过该模式,共为松医培养业务骨干27名,带动9个受援科室近百名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

 

通过创新“莞松医家论坛”学术交流品牌,通过举办“莞铜协作”超声等学术交流会议13场,开展线上线下院内业务培训,远程会诊,远程授课等学术活动150多场次,培训医护人员5000余人次。

 

引进来,送出去。通过东西部协作平台,松医6名中层管理干部到东莞滨海湾中心医院“取真经”,充分借鉴东莞市帮扶医院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强医院管理体系建设。

 

建章立制,输入新理念。霍志成带领帮扶团队积极参与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协助松医修订完善《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科研项目及成果管理暂行办法》《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人才培养管理方案》等35项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医院运营管理效率和质量提高,让苗乡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筑牢基石 全力提升综合实力

 

“来了就是松桃人”。作为挂职常务副院长的霍志成挂职挂心、挂事挂责,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要求,依托东莞优势医疗资源,助力松医建强“五大中心”建设,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全力提升松医综合实力,筑牢健康振兴的基石。

 

建立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提升急诊急救能力。依托东莞优势医疗资源,以五大急诊急救中心建设为抓手构建区域协同的重大急性病救治体系。202211月,创伤中心成功通过专家现场评审,成为创伤中心建设单位;20239月,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通过复审验收;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进展顺利;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救治水平明显提高。

 

打通急救“第一公里”,为生命急救续航。乡镇卫生院是急救的第一起跑点。为了提升乡镇急救能力,组织团队在全县28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胸痛救治以及急救技术轮回巡讲,指导6家乡镇卫生院通过胸痛救治单元评审并挂牌。

 

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被誉为救命神器,是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心脏急救设备,可供非专业人员使用;在心脏骤停的第一时间给予电击除颤,帮助患者恢复心脏跳动,是心脏骤停患者救命的关键因素。

 

微信图片_20240418150319.jpg

霍志成带领团队开展“健康松桃·救在身边”项目 松医供图

 

为了提升社会急救能力,霍志成带领团队开展“健康松桃·救在身边”项目,深入村(社区)开展急救专业人才以及社会救护员巡回培训,并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布置松桃自治县首批4台自动体外除颤仪,并在地图进行标注,群众通过微信搜索“救命地图AED”小程序,便可获知自动体外除颤仪所在地点与动态。

 

20237月,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引进德和医信体检管理系统,提升了体检效率和健康服务管理水平。202312月成功建成国家级“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单位。

 

微信图片_20240418131147.jpg

霍志成(左三)带团队到群众家义诊 松医 供图

 

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思路,霍志成带领帮扶团队把临床专科建设作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不断建强临床重点专科,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2023年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5项,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重点科室技术水平。2023年,房颤中心通过国家现场评审、心衰中心通过国家心衰中心复评审,20244月,又迎来高血压达标中心国家现场评审……

 

松桃所需,东莞所能。2022年以来,东莞先后投入500多万元,为松桃建设了疼痛科、建成铜仁市首家县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与质控中心、创伤中心等临床科室,组团式帮扶松桃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助力松桃出版医学著作1部,实现县医院零的突破;在东莞的帮扶下,松医在县域内率先实施椎间孔镜术、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等系列四级手术,技术位于铜仁市领先水平;先后独立开展CARTO三维系统下电生理检查+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手术、肾动脉交感经射频消融术等首例手术,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帮扶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神经内科共5个科室通过贵州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项目立项。超声科、儿童重症、急诊科3个科室通过铜仁市重点建设专科项目立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通讯员 刘伟捷 龙琴爱 胡伟

编辑 葛永智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