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时值空港中心正式运行一周年,一年来,空港中心到底有哪些突破和创新?在助推大湾区发展上,空港中心发挥了哪些作用?接下来,黄埔海关还会有哪些新的规划和探索,为空港中心发展注入新动能……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黄埔海关党委书记、关长金海。
金海表示,空港中心集合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物流优势,有效对接大湾区高附加值产品企业对航空的迫切需要,带动“湾区制造”通达世界。面向未来“生产扩能+物流提速”的态势,下一步,黄埔海关将从两个方面支持推进空港中心建设:一是集成运用智慧海关建设系列成果,支持高标准建设智能高效的航空物流园;二是扎实推进“智关强国”行动落实,探索打造低空经济跨境发展物流应用。

创新空港中心监管模式
记者:去年4月,东莞、香港两地密切合作,突破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建成了“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请您介绍一下,黄埔海关在推动空港中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金海:黄埔海关聚焦珠三角地区外贸市场主体需求,为大湾区货物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国际空运通道,聚力巩固香港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新空港中心监管模式:
一是机制引领,首创跨境安检前置。空港中心落户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首创在东莞设立香港机场货站,实现跨境安检前置,将香港机场货站的出口货物集拼、安检、打板,以及进口货物拆板、理货等物流核心功能跨境延伸到东莞,实现出口航空货物的“直装”和进口航空货物的“直提”。
二是智慧监管,保障高效便捷通关。契合空运特点,将海关监管作业顺势嵌入到航空货物进出口物流操作中,创新实施出口“先查验、后装运”、进口“先拆板、后申报”模式。围绕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自主开发信息化应用,实现卡口控制、场内操作、途中监管进系统、自动化;串联全流程数据辅助监管,实现货物无感通关。
三是深化合作,加强两地监管互认。深化粤港海关合作机制,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筹协调下,就管控货物、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方面与香港海关开展合作,做好监管信息通报与交换,推动跨关区转关、跨境转运的信用式、协同式互认。

提供便捷高效出口路径
记者:黄埔海关是如何发挥空港中心作用,助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
金海:大湾区是我国制造业桥头堡,大湾区内地9市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7.95万亿元,占全国20%,其中东莞进出口值1.28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五、广东省第二。大湾区港口资源丰富,是全球货运量最大的湾区港口群。而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货运量连续12年中有11年排名全球第一。空港中心集合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物流优势,有效对接大湾区高附加值产品企业对航空的迫切需要,带动“湾区制造”通达世界。
一是畅通跨境物流通道,提升大湾区货物国际通达能力。黄埔海关深化与香港海关、香港国际机场、航空公司等跨境合作,支持空港中心拓展航空线路,提升航空货物国际通达能力。截至目前,经空港中心出口货物已飞抵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97个海外机场。已有359家企业通过空港中心开展进出口业务,进出口商品种类扩展到447种,包括一般贸易货物、保税货物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商品。
二是助力产业升级,加快培育大湾区新质生产力。通过与综保区资源整合、功能叠加,黄埔海关支持东莞打造电子元器件华南分拨中心,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在空港中心集聚通关,维护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安全稳定。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外贸市场主体竞争力。与传统陆运模式相比,空港中心模式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出口路径,为企业节省约30%的物流时间和通关成本。据企业反映,空港中心当天16:00收货入仓,第二天上午9:00货物就可以在香港搭乘飞机飞往全球各地,最快15个小时内完成打板、清关、安检、装船、装机发运等全部环节,企业满意度大大提升。

创新实现内地收货模式
记者:空港中心在推进制度型开放方面,有哪些亮点?
金海: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大湾区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典型案例,空港中心充分展现了内地与香港合作共赢的活力和潜力。
该项目是“一国两制”下粤港两地创新合作的生动实践。“一国两制三法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突出特点和独特优势,内地与香港在法律、制度、标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支持空港中心项目发展,广东分署将空港中心货物的监管纳入粤港海关合作机制,协调香港海关及有关方面解决政策障碍;东莞市政府从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保障;香港立法会、海关、机场管理局等部门在跨境航空安检、打板等方面修订了相关法律和管理条例。该项目运行一年来的实践证明,粤港两地完全可以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各自优势,共同为服务“一国两制”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该项目是推动内地和香港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作为横跨内地和香港“两个关贸区”的物流一体化发展项目,空港中心改变了以往香港机场货站在香港收货的做法,创新实现了内地收货模式。目前香港机场三大主要货站在空港中心常态化收货运作,101家空运货代取得在东莞交货资格,24家航空公司认可空港中心的安检,4家公共仓库为企业提供仓储和打板等增值服务,推动航空物流生态链企业在空港中心融合发展。
该项目是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有力举措。经调研,大湾区外贸企业有着庞大的航空运输需求,东莞近80%的航空货物经香港机场进出口;香港机场近40%的货物来自东莞。空港中心作为“湾区制造”出海通道,有效推动了香港空港产业配套服务功能向东莞乃至大湾区延伸,进一步深化了莞港产业和经贸合作,促进大湾区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

记者:空港中心已经成为“湾区制造”新的出海通道,接下来,黄埔海关还会有哪些新的规划和探索,为空港中心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海:面向未来“生产扩能+物流提速”的态势,下一步,黄埔海关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继续支持空港中心发展。
一是集成运用智慧海关建设系列成果,支持高标准建设智能高效的航空物流园。空港中心运营方将选址建设智慧物流园,在现有香港机场货站收货、安检、打板等功能基础上,规划建设保税仓库、跨境电商中心及快件中心等功能的空港经济产业。黄埔海关将支持探索把物流园作为智慧海关建设的具体实践,集成运用新技术、智能装备、跨境数据共享等成果打造“智慧海关—智慧城市”样板间,助力空港中心打造成“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示范场景。航空物流园全面建成运作后,预计时间成本和货运成本较陆路节省约一半。
二是扎实推进“智关强国”行动落实,探索打造低空经济跨境发展物流应用。低空经济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海关总署“智关强国”行动明确支持试行实施跨境货物快速运送。黄埔海关将以空港中心为场景,探索跨境物流低空应用,推动建立跨境低空运输湾区标准。依托粤港海关合作机制,对接无人机跨境载物航路航线及监管标准,以制度型开放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