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下称“食博会·预博会”)在东莞开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1个省(区、市)的1500多家企业参加。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启动仪式,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刚果(金)驻华大使巴卢穆埃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少刚、广东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良贤等出席活动并致辞。东莞市领导邢文聚、陈庆松、梁佳沂等出席活动。
4月12日,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在东莞开幕。 本报记者 陈栋 摄
肖亚非表示,东莞的荔枝、香蕉、莞香等特色农林产品声名远播,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总产值超1200亿元并拥有一批食品头部企业,粮油加工、中央厨房、团餐市场、冷链配套等综合优势明显。东莞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结合实施“百千万工程”,努力培植和推广好莞香一棵树,荔枝、香蕉两颗岭南名果和笋壳鱼、观赏鱼两条特色名鱼。将以建设省级预制菜产业园为契机,继续抢滩预制菜新赛道。将大力加强农业和食品科技攻关,加强种业培育,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引进培育更多优质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将持续支持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宠物食品等新业态,打造更多知名品牌。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到东莞投资兴业,共同抢抓食品产业新机遇。
本届“食博会·预博会”以“食全食美,预见‘味’来”为主题,于4月12日至14日在东莞市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展会总面积超5万平方米,设置品牌/国家及地方馆、粮食及调味品、预制菜及食材、茶咖饮品、精酿酒品、休闲及时尚食品、功能及保健食品、宠物食品、装备及包装、农垦优品十大展区,全方位展示农食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打造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展会同期还将举办全球农食贸易高端对话、国际农业经贸规则专题研讨、千人经销商大会、美食擂台赛等近30场活动,汇聚中外政商学界嘉宾智慧,共话全球农食贸易发展前景,共商互利共赢合作大计,助力各方全面了解全球农食贸易形势,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推动农食产业提质升级和贸易高质量发展。
现场聚焦
广东综合展区亮相
“食”力展现农业新质生产力
大会期间,由广东省农业对外经济与农民合作促进中心精心组织的广东综合展区亮相,设置农业科技展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企业展示区、“广东有好茶”品鉴区、地市标准展区等,重点展示广东食品及配料品、农产品、预制菜产业等成果,并举办多场产业对接活动。
80多家企业参展
2024“食博会·预博会”上,广东综合展区面积达1500平方米,80多家参展企业,设置农业科技展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企业展示区、“广东有好茶”品鉴区、地市标准展区等。在广东综合展区,全省21个城市集中展示各地拳头食品、食品配料、农产品及预制菜。
预制菜是本届展会的“重头戏”。广东是全国预制菜产业的引领者,此次展会,广东全省10余家预制菜产业园区、基地组团参展,全省预制菜产业园将为参展观众带来舌尖上的盛宴,各式预制菜和多种广东名菜让观众大饱口福。
潮州市饶平县预制菜产业园展位负责人叶帆介绍,2024“食博会·预博会”上全方位展示鳗鱼和海鮸等10余款预制菜产品,如酸菜海鮸包、豆香海鮸等海鮸系列新产品。同时,在去年基础上还增加产品试吃环节,进一步增强与现场观众和客户的互动性。
“广东有好茶”品鉴区全方位展示广东好茶,在这里,六大茶类、特色茶品、新式茶饮等应有尽有; 省内各茶产区源头茶企荟萃,八方来客可以一口气尝遍南粤名茶,领略一番广东茶的独特魅力。
各类农业“黑科技”产品集中亮相
在展会现场,不仅有丰富的美食展出,更有各类农业“黑科技”产品集中亮相,展现广东农业现代化的力量。在预制菜装备静态展示区,来自广东的龙头企业集中展示了全链条冷鲜存储、自动化食材加工、数字化中央厨房、AI+系列解决方案、清洁与微生物控制等场景,展现了广东食品和预制菜装备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
来自广东各城市的特色农产品也集中亮相,现场观众可一站式品尝到广东各地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广东创新开展“喊全球吃广东农产品”宣传推介,不断推动特色优势农产品及预制菜开拓国际市场,“食博会·预博会”不仅是展现广东农食领域新产品、新技术与新文化的好机会,更有上千家高质量有意向采购商云集现场,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也为广东特色农产品提供更多的资源对接渠道和贸易合作机会。
东莞80多家优质企业组团参展
推动更多“流量”变“留量”
2024“食博会·预博会”在东莞举行。作为东道主,东莞以“核心食品产业名城、世界制造贸易高地”为主题,专门设置东莞展区,吸引80多家单位组团参展,全方位展示东莞营商环境、宣传投资政策、搭建交流对接平台,推动更多的“流量”变“留量”。
设置“好运莞”展区
东莞展区还设置“好运莞”展区,面积200平方米,展示东莞观赏鱼特色产业,打造展会打卡点。此外,道滘、茶山2个食品名镇搭建镇街特色馆,展区面积分别为144平方米、135平方米。东莞还积极落实对口帮扶协作工作,为江西吉安、贵州铜仁、韶关、揭阳等对口协作或合作城市分别搭建地方特色展馆,助力地方特色食品企业借助国字号展会让产品“出彩”“出圈”。
东莞展区的总体形象设计以“花开”为主题,用玉兰花开的造型和莞香花开城市标识,展区正前方打造一艘深海养殖工船和养殖网箱模型,寓意东莞参与海洋牧场建设的元素,以及“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城市特色。
展示产品近1000种
当前,东莞正在努力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种好莞香、荔枝、香蕉“三棵树”,养好笋壳鱼、观赏鱼“两条鱼”,炒香炒好预制菜“一桌菜”。
据介绍,东莞展区有80多家本土优秀企业参展,展品近1000种,包括涉及粮油、预制菜、海洋牧场、烘焙类、饮料类、调味料类、休闲食品类、腊味类、贸易平台、科技信息、金融保险等品类,集中展示东莞食品及预制菜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牌、新成果,推动东莞美食迅速从“田间地头”“生产车间”走到千家万户的“餐桌”。
重点关注
2024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举行
探讨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新趋势
4月12日,备受业内关注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也在东莞举办。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聚焦“新质驱动,智造未来”,围绕预制菜装备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等话题进行交流分享,深入探讨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与新模式。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李洪涛、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东、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庆松出席会议。
李洪涛致辞表示,预制菜是2024“食博会·预博会”的重要元素,广东聚集6000多家预制菜上下游企业,已成为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之一。预制菜从工艺设计、加工生产、保鲜仓储到冷链物流等各环节,都离不开新装备、新技术的深度参与。有了装备技术的支持,预制菜必然会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作为制造业大省,装备的研发应用对广东而言是一场更大的机遇。
陈庆松代表东莞市政府感谢社会各界对东莞的大力支持,欢迎大家到东莞投资兴业。他表示,“食博会·预博会”自2020年落户东莞以来,东莞成为全国唯一的预制菜“国字号”展会举办地,更有力推动了东莞食品饮料及预制菜产业发展。本届“食博会·预博会”是第四次落户东莞,将为东莞打造千亿级核心食品产业名城、世界级食品制造贸易高地注入澎湃动力。东莞将以“食博会·预博会”长期落户东莞为契机,积极创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规划建设中国预制菜(东莞)博览中心,打造永不落幕的“食博会·预博会”,集聚预制菜大数据中心、展示中心、预制菜人才培训等功能,赋能东莞预制菜高质量发展。
■专家建言
2024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上,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纷纷建言献策预制菜产业发展,助力预制菜“破圈”闯世界。
新型预制菜产业必由之路在工业转换
预制菜作为近年迅速升温的产业热点,其“骨架”已经基本架设,但是体系建设中的“血肉”仍然需要填充,而打开新型预制菜产业新格局的必由之路便在于工业转换。
张春晖认为,打开预制菜产业新格局的必由之路在于工业转换,其内涵与路径可总结为“三转一保”:一方面是要推动厨艺转工艺、厨师转工人、厨房转工厂,另一方面是要确保品质传承。接下来,预制菜产业还要通过品质形成调控技术、工业化加工技术,结合工程化装备耦合、技术验证与新产品研制,将传统工艺开发到工业化应用,更好地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张春晖
积极探索拓宽中餐预制菜出海路
预制菜出海,就是中餐出海,就是中华文化出海。中餐预制菜出海是中国食品工业走向世界的新方向,政府应重视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打造。
预制菜企业必须要考虑世界各地的地域差异问题,做好海外市场文化、政策的调研。市场开拓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特点进行规划。
中国预制菜出海的渠道和策略值得企业认真思考。国内预制菜出海不能只寻求个别群体和“小作坊式的合作”,要抓住市场供应的核心渠道和主要流通环节。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组织系统联动,对接国际行业里的头部企业,协同预制菜企业实现因地制宜,多快好省,快出成效,出好成效,才能更好地培育和建设好这项系统工程。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会长 武力
装备制造是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
预制菜产业是乡村振兴工业化、农产品食品化的重要载体。
广东省高度重视农食行业发展,预制菜连续三年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具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首创建设省级预制菜产业园,推动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工业化理念和生产方式发展预制菜产业。
预制菜离不开科技装备的加持,装备制造是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所在。近期预制菜新规的出台,是出于人们对食品和菜肴安全品质的更高要求,倒逼预制菜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科技赋能产品质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方位提升预制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享受,让预制菜成为放心菜、实惠菜、新鲜菜。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 于培松
高端对话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农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对话举行
院士专家建言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农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农食产业怎样高质量发展?预制菜出彩出圈的方向在哪?4月12日,2024“食博会·预博会”开幕。聚焦“新质生产力”,主办方还举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农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对话,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推动农食产业提质升级和贸易高质量发展。
构建溯源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小小一盘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国人餐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5165亿元,未来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杨深耕农业基础研究,他告诉记者:“农产品上市时间比较集中,贮藏期较短且加工转化率低,导致一段时间内供大于求,不仅卖不上价,还容易堆积损耗。”因此,要提升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并及时把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既能减少损耗,还能让老百姓增收。
另外,单杨认为,国内预制菜的防伪溯源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建立预制菜溯源体系,从技术、标准、法律法规三个方面入手。“急需建立和完善预制菜数字化监管平台,在技术方面建立统一的溯源平台体系,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提高溯源的效率和可信度,保证全供应链溯源体系的畅通。”单杨如是说。
单杨还表示,尽管预制菜站在发展风口,但不建议相关企业盲目扩张和投资,“企业要找准市场定位,尤其是要主动开发出一些高端的、精品的预制菜产品,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表示,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十万亿元,要利用强大的工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价值,深度研究植物和农产品中健康的有益成分,瞄准大健康产业,做好农业深加工,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借力先进装备让世界爱上中国味道
“将预制菜产业和预制菜装备联合起来,以新型工业化赋能农业,将中国的美味佳肴送向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终极梦想。”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理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通过视频发言,阐述了自己对于预制菜装备产业前景及意义的理解。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当代人越来越追求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不愿意将过多时间花费在做饭上,这给了预制菜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但董明珠也认为,当前预制菜产业仍面临不小的挑战,由于技术发展尚且不足,市面上很多预制菜口感风味难以还原、品质不够新鲜健康,导致人们对这一新兴产业的争议不断。
董明珠认为,应当发挥企业自身在工业技术上的优势基础,以科技赋能。预制菜要借力装备走健康新鲜的发展之路。目前,在食品保鲜方面,格力电器已经“小试牛刀”,格力自主研发的荔枝专用保鲜移动装备机组,能够将荔枝储存时间延长至20天-25天。
“这正是制造业当家的价值所在。”董明珠认为,通过智能装备赋能,能够在给消费者带来更新鲜健康食物的同时,也降低水果蔬菜的坏果率,减少浪费,提升农产品创造的价值,保障农民收入,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富裕。
董明珠表示,健康安全、科学化的装备不仅可以服务中国,还可以为海外消费者服务,“未来,我们希望推动预制菜装备和预制菜产业进一步联合,将中国的美味佳肴送往世界,让世界爱上中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