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及接触性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近年来,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当下仍是百日咳流行季,家长除了要提醒孩子戴口罩、勤洗手、接种疫苗来预防外,对于患儿,东莞市中医院儿科主治中医师胡浩亮表示,中医有多种手段适用儿童百日咳,她还推荐胆汁陈皮糊、百部白前雪梨汤等作为痉咳期孩子的辅助治疗食谱。
典型病程分3个阶段: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
百日咳鲍特菌又称百日咳杆菌,为专性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百日咳鲍特菌表达多种毒力因子,产生大量毒素和生物活性产物,最重要的毒力因子是百日咳毒素,具有促分裂活性,影响淋巴细胞循环,并作为细菌与呼吸道纤毛细胞结合的黏附素。
胡浩亮介绍,百日咳典型的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
第一阶段表现为感冒样症状,鼻塞、流涕、流泪,轻微咳嗽、低热或无热、咽痛等,可持续1-2周,具有极强传染性;
第二阶段会阵发性、痉挛性的剧烈咳嗽,昼轻夜重,咳嗽末可有高调鸡鸣样回声,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痉咳后可致舌系带溃疡,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出血,鼻衄,重者颅内出血,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可出现发绀、呼吸暂停、惊厥等,此期一般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
第三阶段时阵发性咳嗽逐渐减轻消失,此期持续2-3周,数月内易受呼吸道感染。
此病除了持续时间久,孩子身心均受影响外,还容易发生肺炎,少数婴儿可出现肺动脉高压、百日咳脑病等并发症。
中医辨证论治,汤药内服、外治并施
胡浩亮提醒,患儿的临床表现可多样,兼证可较多,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具体辨证分析,灵活选方用药。中医的治疗方法不仅限于汤药内服,除此之外,中医外治法对此病也有良效。
外治主要有针刺四缝穴——久咳损伤脾肺之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针刺四缝穴以达健脾益气、消积导滞之功,用于痉咳期及恢复期;中药封包——选用特定配方的药物,通过对穴位进行化学性、热性刺激,可疏通经络、镇痛消炎、调节人体的肺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
▲医生为百日咳患儿进行中药封包治疗
推荐食谱:
对于儿童百日咳的治疗,胡浩亮表示,除了中医辨证论治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情况适当在家里配合食疗,她推荐以下两款食谱,有需要的家长不妨收藏、学制。
胆汁陈皮糊
材料:鲜鸡胆汁,每日每岁1/2只,最多不超过3只;陈皮适量。
用法:用鲜鸡胆汁,陈皮研末,加白糖适量,调成糊状,蒸熟服。每日2次,连服5-7日。
作用:清肺下气、化痰滋阴,用于痉咳期。
百部白前雪梨汤
材料:百部10克,白前10克,雪梨1个。
用法:将百部、白前、雪梨洗净,稍作浸泡。然后雪梨连皮切碎,同煮,加少量白糖,去渣饮汤,每日2-3次,连服5-6天。
作用:止咳化痰,清燥润肺。用于痉咳期。
医生提醒:
预防为主,及时给孩子接种百日咳疫苗
胡浩亮提醒,儿童机体发育尚未完善,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极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目前,预防和控制百日咳疾病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百日咳疫苗,分别在小婴儿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次百白破疫苗,可使百日咳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大幅下降。
易感儿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合理搭配饮食、适当饮水,营养均衡,同时也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烟尘、异味等刺激物;适当的运动增强免疫力等可以降低感染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