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便血,很多人想到的是痔疮,其实也可能是肠癌。近期,东莞康华医院就接诊了一名长期便血的患者,最终查出肠癌。
周叔今年79岁,他一直有件糟心事:长期频繁便血。他曾多次就诊,一直按痔疮治疗,均不见好转。经多方推荐,他最终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东莞康华医院胃肠外科就诊。
胃肠外科医生随即安排了详尽的查体和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他的乙状结肠有一个菜花样肿物,病理诊断结果为:(乙状结肠)管状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
▲周叔的病理结果
胃肠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金雄伟解释,周叔结肠的肿瘤约有2公分大,呈菜花状,且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且不排除部分已经癌变,需行手术治疗。
如果不及时手术,肿瘤会进一步长大,并且随着肿瘤进展,可能发生远处转移,丧失根治性手术机会。
入院后,家属一直忧心忡忡,担心到周叔身体无法承受大手术。在了解家属的担忧之后,金主任建议实施三孔法腹腔镜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NOSES术)。
这种手术可以将肿瘤完整切除后经自然腔道(肛门)拿出来,不用开长刀,免除腹部辅助的切口,仅用三个钥匙孔大小就可以,可将创伤降到最低,属于微创中的微创。周叔的家属对手术方案表示认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康华医院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协作下,胃肠外科团队术中严格遵循“无菌与无瘤原则”原则,精细操作,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不到5毫升,仅在腹壁留下2个0.5厘米和1个1.2厘米的小切口。
胃肠外科医护团队术后对周叔进行加速康复外科的管理,周叔术后第1天便下床活动,并开始饮水,第2天开始进食,因为伤口小,术后几乎没有疼痛,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术后第7天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目前状态良好。
提醒:
直肠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高,要及时切除
金雄伟主任介绍,肠道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被称为癌前病变,相当于一个隐藏在结直肠内的“炸弹”。据统计,85%-90%的结直肠癌来自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中绝大多数为管状腺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因此,出现便血要早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管状腺瘤等腺瘤性息肉,及时进行内镜下切除或微创手术切除可避免结直肠癌的发生。
近年来,该院胃肠外科团队在金雄伟主任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紧跟国内外先进微创技术前沿,积极开展微创手术治疗,致力做到“大病开小刀,微创好得快”,力求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带给患者更好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