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什么人们会爱上莞城?
有人说,莞城很快,江河奔腾不息,城市日新月异,多元力量交织在一起,改变着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让这里活力满满。
有人说,莞城很慢,街巷静谧悠长,陈年暗香缥缈,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岁月在这里似乎放慢了脚步。
或繁华喧嚣,或古韵温存,快与慢在这里找到了平衡,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和脚步。那些让人爱上莞城的理由,构成了莞城的“性格”。
即日起,东莞日报全媒体推出“爱上莞城的N个理由”栏目,从实地漫步的视角描述莞城,记录莞城观察者的声音,探寻吐故纳新中的人文温度。
“网红店”火爆的时代,餐饮资本攻城略地,爆款美食新品层出不穷,老城区的个体饭馆在浪潮中起伏、飘摇,靠的是什么?
在标准化的产品、快捷的服务流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适合打卡、出片”之外,还有什么是更为重要的?
街坊们“用脚投票”,一家家老店凭借着与社区和居民的紧密联结而存活、壮大。“老酒楼”们的坚守故事告诉我们,从一而终的味道、人情、坚韧,才是大家所珍视的人间烟火气。
一场特别的喜宴:几百位宾客自费捧场
三月末的一个夜晚风雨磅礴,位于莞城街道的裕华喜宴华灯初上,满堂宾客为酒楼总经理裕叔的“收徒宴”捧场庆贺。
裕叔经营的裕华喜宴坐落在学院路上。街面上有一排小商铺,附近有多个居民小区和多所学校,学生、家长和住在附近的街坊邻居们,成为此处业态的最大客群。
夕阳西下,裕华喜宴的招牌愈发红火,照得金色的外立面更加灿烂。奔走端茶递水的服务生,迎来送往、安排座椅的大堂经理,喜气洋洋捧着好酒进门赴宴的街坊老客、正装出席的同行大咖……五十围酒席座无虚席,酒楼内人声鼎沸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裕叔忙碌地穿梭在宾客之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一边与到店的宾客亲切寒暄、合影留念,一边向记者介绍道:“今天的喜宴,九成都是自费购买酒席的回头客!”
“这是王生,他就住在附近,是我们酒楼的常客”“坐在那里的是南城一家大酒楼的老板和老板娘,他们特地赶来给我这个同行捧场”“台上表演的是广场舞姐妹团,平日也经常来帮衬”……酒楼内外,多半是牵着孩子和老人的中年宾客,三五成群地走进来向裕叔道喜。
喜宴火爆常有,客人自费捧场却少见。为了探究其中奥妙,近日,记者再次走进这家酒楼,与裕叔对谈。
裕叔从自己的从业经历谈起。早在1989年,他从深圳被“挖”来东莞,在当时东莞最豪华的酒店——东方酒店开始了自己与莞城的缘分。
最初,他是专职的烧腊厨师,而后晋升为总厨,更进一步兼任管理楼面,直至如今管理整个酒楼。
2018年,出于对年轻时“老莞城情怀”的延续和商业上的考量,当时56岁的他选择接手这家深耕东莞近三十年的酒楼,并改名为裕华喜宴——当年在莞城工作时早已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如今消费者仍然认可他的水准,酒楼的定位也十分契合这个片区的需求。
酒楼历经几十年风雨,自裕叔接手还经历了三年疫情挑战,但人流始终旺盛。除了有保障的出品和适宜的价格外,每年更以盛宴回馈客户:有时,是大摆宴席几十桌,邀请客户免费聚餐;有时,是根据节庆假期,举办免费月饼品鉴会等等。他常说:“有来有往,要多谢他们多年来的支持。”
裕叔的经营之道: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
酒楼是裕叔后半辈子的心血,除了偶尔的试菜、同行交流等活动,他几乎一年365天、每天10多个小时都待在酒楼里,“总是闲不下来”。
每天早上七点钟,他来到酒楼巡视一圈,确保酒楼的早市做好准备,中午两点多午市结束,他会回家休息,到下午四点左右,再次回到酒楼巡店督导晚市,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
“瞄一眼就能看出食物出品的好坏”“甚至连一盏灯是否应该开启都会仔细检查”……在同事们眼里,裕叔是一个事无巨细的大管家,无论大事小事,都亲力亲为。虽然现在已是管理层,但从厨房一路走来,他对业务了如指掌,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细节。
在裕叔看来,店里的120多个员工代表着120多个家庭,为了“保住大家的饭碗”,他必须确保每一个细节的完善;为了带给客人良好的消费体验,他甚至将前台的电话连接到自己的手机上,确保前台无人接听电话时,自己能够与客户联系上。
裕华喜宴的定位是街坊食堂,其消费层次与大酒店有所不同。这里的食物都是亲手包制,大笼大件,真材实料。尽管谈不上是“五星级”或“米其林”的标准,但却对得起消费者长年累月累积的口碑与信任。
裕叔最擅长的乳猪、乳鸽和叉烧,采用的是当年跟随香港师傅学习的港式做法烧制,到现在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味道。在采访中,他多次强调,店里的每一笼点心、每一样菜品都是手工制作,绝非预制菜,始终讲究真材实料。
“这么多年,客人都吃惯了店里的味道,这是万万不敢变的。”裕叔觉得,店里不需要这么多流量、“爆款”“新品”,也不想让它变成网红店。
他对这家酒楼有着明确的定位——坚持用最纯朴的方式经营,不参与价格战,不追求新奇产品,也不刻意营造豪华氛围。
这对于客人来说也是如此——绝不出错的老味道,才是日常生活中最能带来“安全感”的抚慰。
“老酒楼”的坚守:守护人间烟火气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始终是这间酒楼最重要的主题。
在这里,点心由师傅每天手工制作,不是工业化的、复制粘贴出来的点心;消费者与服务者的两个人,时常以“姐”“哥”“叔”互称,也不是“一次性”的利益关系。即点即做的烟火、朴实亲切的装修传达出的不是“拍完照打卡就匆匆离去”的急切感,“把家门口酒楼当作‘饭堂’”,是在快节奏城市里难得的珍贵体验。
采访过程中,裕叔手上一直拿着传呼机,时常有到店的客人要唤他去“打声招呼”——老城区周边人来人往,很多熟客、邻居来就餐总要和老板见了面,寒暄一二,才算得上“回家吃饭”。
连锁店永远有更好的供应链、更低的材料和人工成本、更符合潮流的产品,但资本很难拥有的温度和人情的关怀,恰恰是现在的人们最需要的。
“我不希望做那种短平快的生意,顾客吃下欠佳的食物,也许嘴上不说,但不再‘回头’。”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把心血和情感投注在老客人身上,养护好口碑,是裕叔朴素的生意经。
如今,裕叔的几百位徒弟遍布中堂、厚街、虎门等地,少则学艺四五年、多则从业二三十年,大多都晋升到了总厨、主管等职位。他们的成就与成长,无疑是裕叔多年悉心教导的最佳见证。
而在大众点评上,“分量大”“老字号茶楼”“父母比较喜欢的餐馆”成为食客对该店的普遍评价,还有不少评论称之为“家庭聚餐首选”“适合一家大小来吃”。这些赞誉,无疑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在莞城,像裕华喜宴这样的“老酒楼”有很多,平日里它们大多“不起眼”,不像很多高端餐饮、连锁品牌、年轻“网红”那般,“横空出世”之时,便有了完整的品牌故事、多样的爆款产品、庞大的粉丝群体。但在很多熟客心中,它们绝对是“不出错”、值得依赖的选择。
“老酒楼”们“未曾爆火”但却“坚如磐石”的背后,蕴藏的正是平凡但伟大的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