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人们出游热情高涨
新华社 2024-04-07 09:46:29

传统旅游目的地“繁花似锦”,新晋“网红”目的地“热辣滚烫”。乡村郊野阡陌交通,叫人心旷神怡,都市宛若一座大型公园,家门口便有诗情画意。清明假期人们出游热情高涨,旅游市场呈现“春暖花开”模式。

4月5日,上海天气晴好,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游客如织。重庆游客罗英一边喝着冰咖啡一边漫步,沿路历史建筑里增设了文化展览,悬铃木长出新叶,郁金香等花卉盛开,“随手一拍便是大片!”

■4月6日,入境游客在上海豫园商圈观光 新华社图

春季的上海可谓“百花齐放”。上海樱花节、上海桃花节、奉贤菜花节、崇明花朝节、上海鲜花港郁金香花展……喜爱户外露营的上海市民顾君感叹,足不出“沪”美景已目不暇接。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6日介绍,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清明节假期三天上海共接待游客664.10万人次;据统计测算,上海地区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为106.80亿元。

新晋热门城市的旅游火热度也不容小觑。“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热辣鲜香持续释放吸引力。甘肃省天水市文旅部门介绍,单在4月5日,天水市接待游客34.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8亿元,旅游市场热度不减。

■4月5日,游客在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的麦积山石窟游览 新华社图

受麻辣烫“诱惑”前来的陕西游客吴女士在天水龙城广场大快朵颐,糖油糕、呱呱、杏仁茶……一道道特色小吃不断冲击味蕾,根本“停不下来”。她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花前拍照留念,树下品尝美食。这是一次很难忘的春游。”

这里不仅有美味的饮食,还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天水市副市长张宇晶说:“我们不断改善服务保障,推出优质文旅产品,尽力提升游客体验感。”

为了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天水市举办了一系列文艺演出。大型情境体验剧《天水千古秀》的开演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并增加白天演出场次来满足游客需求。

出入境游市场持续稳步复苏。携程、春秋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不少人通过“拼假”前往泰国、新加坡等国旅行。正值春季假期的海外游客也纷纷来到中国。

4月6日,来自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的2500余名入境游客搭载“迈希夫五号”邮轮抵达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游客们将分别前往陆家嘴、外滩、豫园、上海博物馆、朱家角古镇等地游览,有部分游客将观赏演出、体验居民社区生活,还有部分游客选择了时下流行的“City Walk”。

德国游客比吉特·克鲁格与丈夫首次来到上海。她在上海豫园及周边商圈游览后告诉记者,上海老城厢的传统文化非常独特,与此前到访的许多亚洲城市都有所不同,“整洁的城市风貌,时尚的楼宇,很有历史感的街区,这一切都太棒了!”

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游客通道和到达大厅等处,还设立了非遗技艺展示摊位,向游客们展示“一袋上海”文创礼品、香囊制作工艺等项目,多家金融机构也安排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如何用手机进行支付。

相关新闻

清明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文化和旅游部6日公布数据显示,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清明寄相思,各地延续“返乡祭祖”“缅怀英烈”传统,山西、广东、重庆、四川等多地红色旅游景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广大游客通过参观游览、云祭扫、参加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自驾、骑行、徒步成为假日出游的热门方式,短途游、周边游以及本地游受青睐。泰安、淄博、天水、开封、景德镇等地游客量涨幅超过50%。全国各地市政公园、郊野公园、主题公园和游乐园、历史文化街区、商圈、重点旅游村镇等迎来游玩热潮,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

各地公共文化和旅游惠民活动推陈出新。多地增设郊游专线、赏花专线丰富假日出游体验。非遗体验等民俗文化活动烘托节日氛围。清明研学活动备受欢迎。年轻人为春季旅游注入更多国风元素,马面裙、采茶、煮茶成为假日旅游消费新热点。

入出境游方面,清明节假期3天,入境游客104.1万人次,出境游客99.2万人次,人数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日本、泰国、韩国等是出境游热门目的地。

清明节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平稳有序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清明节假期三天,群众驾车出行集中,公路交通流量持续高位运行。记者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截至6日18时,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长时间长距离交通拥堵。

今年清明假期,群众祭祀扫墓、踏青旅游、走亲访友、聚会聚餐出行增多,墓区林区、近郊景区、农村山区及进出城主要道路交通流量明显增加。公安部交管局监测的73条高速公路700个主要通道节点流量,与去年清明节同期相比上升约25%。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加大警力投入,强化路面管控,全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顺畅。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