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例!喜欢养家禽,他感染“鹦鹉热”进了ICU
东莞+ 2024-04-01 15:59:16

李伯家住常平镇,近期感觉腰背疼痛,起初没当回事,以为是自己的年纪大了,劳累所致。后来,他越来越感觉不对劲,最终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骨科住院检查。

当时他已经反复高烧不退,最高达39.9℃,并且伴有干咳,甚至连呼吸都有点困难,生命体征也在下降。

管床医生顿感不妙,为他安排了胸部CT检查,结果为“白肺”(重症肺炎),有生命危险!

▲李伯右肺变白,炎症严重

李伯随即被转入ICU(重症医学科),在ICU,医护人员一刻不敢怠慢,迅速升级抗生素、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

但李伯的状况仍未得到改善,反而出现烦躁不安,血氧、血压持续下降,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ICU主任邵超华与副主任谭华侨仔细查房后,发现李伯有家禽养殖接触史,立即为其加快完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

果然,检测结果显示,李伯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人类疱疹病毒7型”。也就是说,罪魁祸首是“鹦鹉热”。

基于这一发现,医疗团队立即进行抗衣原体及抗病毒治疗。

但李伯的痰液非常多而且异常黏稠,常规吸痰护理难以奏效,不得不反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此外,李伯出现多处肺外并发症状,包括肝肾功能、胰腺受损、关节疼痛和关节腔积液。

经床边血液净化治疗、护肝、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后,他的氧合得到了改善,血压逐渐稳定。

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病灶较前显著吸收,目前,李伯情况好转,已经转入呼吸内科继续康复。

▲李伯在治疗中

知多D

鹦鹉热是什么,有什么症状?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若接触禽类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头痛及肌肉酸痛、其他症状如呕吐、腹痛和腹泻,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明确是否鹦鹉热衣原体导致的感染。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短者3天,最长可达45天。

另外,鹦鹉热衣原体不仅仅只是伤害“肺”,它还是多系统累积的,严重症状包括肺炎、心内膜炎、心肌炎、神经系统病变、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鹦鹉热是可以被有效预防的疾病,日常需要加强禽类的管理,另外平时需避免与禽类进行不必要的接触。

鹦鹉热如何预防?

1.注意保持养鸟、养禽环境的卫生,在清洁粪便时要戴上口罩和手套。可以先用水或消毒液进行喷洒,避免打扫时吸入扬起的粉尘,被吸入人体而感染。

2.将鸟笼悬挂于室外通风处,每次赏玩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

3.购买活禽时要保持距离,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若发现禽类出现鹦鹉热症状应立即隔离,并及时处理病禽。若接触禽类后出现相应症状,应立即就医。

文字:李广 图片:医院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