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城市是用华灯高楼写成的“史诗”,那么,乡村就是由绿水青山谱成的“小调”。在桥头镇,和美乡村是最温柔恬静的存在,这里有含苞欲放的荷花、错落有致的老建筑、静谧古朴的古祠、生机盎然的公园;另一头,各重点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塔吊高耸,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建筑工人挥汗如雨加紧作业;生产车间内,机器飞速运转,工人们娴熟地操控着设备,一件件工业成品即将发往世界各地……
静与动之间,是“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的生动注脚。现在的桥头,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破解镇村高质量发展瓶颈的重大机遇,更好地统筹镇的优势、村的资源,从而重塑乡村风貌,提升产业质量,厚植文化底蕴,开足马力向着2024年第一季度开门红“冲锋”。
■桥头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破解镇村高质量发展瓶颈的重大机遇,重塑乡村风貌,提升产业质量 通讯员 冯锐峰 摄
重点项目奋战正酣
产业空间排兵布阵
松山之下、石马河畔,重点项目建设奋战正酣,处处升腾着发展的热浪。各个施工现场塔吊林立,一派繁忙。即使夜幕降临,也能看到一个个铆足干劲的建筑工人,还有一台台不停旋转的塔吊设备,演绎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2024年以来,桥头集全镇之力实施制造强镇、生态立镇、文化活镇、人才兴镇“四大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进一步聚焦重点高端装备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
要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招商引资必然是关键招。2023年起,桥头“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
桥头镇党委书记安连天频繁走访督导重大项目,并深入汉维科技等重点企业听需求、解难题。此外,安连天还率队赴重庆开展精准招商工作,对企业在桥头增资扩产发出诚挚邀请;桥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锦棠带队赴香港参加中国环保包装名镇(桥头)香港招商推介会,加强桥头与香港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互利共赢;1月29日,桥头召开2024年“强信心、稳投资、促发展”重点企业代表座谈会,镇主要领导向与会企业代表承诺竭尽全力为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在降本增效、城市品质、营商服务上持续发力。
项目引进来,产业空间至关重要。面对产业空间受限、布局零散的困扰,不少桥头企业发展遇到瓶颈,为产业发展腾出优质空间迫不及待。对此,桥头以“工改工”释放土地资源,积极推进镇村工业园提升,持续拓宽产业空间供给。
从“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桥头在产业空间布局上排兵布阵,做足了充分准备——
去年9月,桥头镇首个“工改工”市重大项目——晨曦智能家居用品生产建设项目在石水口村奠基动工,项目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6亿元;晋铭航空东莞产业园总投资6.8亿元,主要从事民用航空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计划今年6月正式投产,年产值预计达6亿元;田头角村持续在“拓空间”上精准发力,推动东莞瑞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期项目扩建工程顺利落地;总投资6.5亿元的东莞市实优特电子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将于今年7月投产,预计年产值达18亿元,这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当前,桥头以打造现代化产业园为突破点,启动东太湖现代化产业园区、东深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成功整备东深公路产业单元827亩。各村(社区)也探索通过合作开发、联合招商、资源回购等方式盘活资源,为桥头的产业升级腾出更多空间,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挖掘本土特色文旅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通讯员 邵锦烺 摄
和美之花全域绽放
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走进田头角村,村民们正沿着棠堤湖散步休憩,孩子们在儿童公园里嬉戏打闹,老人们在文化活动中心闲话家常;大洲社区儿童公园内,许多孩子尽情享受童年美好时光……去年以来,桥头各村(社区)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和所有工作的总抓手,一步一个脚印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闲暇之时,村民小东喜欢来到田头角村棠堤湖边的栈道上散步,或是登上棠堤阁眺望全村的美景。“村子变美了,街上亮堂了,心情也好了。这生活,越来越好了。”这背后,是桥头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为切入口,带动全域美丽全面绽放的有力举措的体现。
和美乡村,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居环境。现如今,各村(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望去,原来杂乱无章的闲置地建起了“四小园”,更令人惊喜的是原本简陋脏乱的农房也被粉刷洁白、修缮一新,为乡村风景增添一抹幸福底色,一幅乡村和美、生态和谐的崭新画卷正徐徐铺开——
鲜花丛中耀眼的仁义礼智信广场,红绿相间的健身器材,欢声笑语的文化广场,清澈见底的丰水塘……勾勒出禾坑村质朴的乡村新图景;在石水口村,莲塘、石水口公园、大街小巷绿意盎然,儿童公园也传来孩子们阵阵欢声笑语;由闲置地改造的“四小园”成为村民最爱去的地方之一。每当晨光初现或夕阳西下时,不少村民扛着锄头、提着水桶陆续来菜园劳作,或松土,或浇水,顺便采摘新鲜蔬菜。
不仅如此,桥头还列出了推动绿美城乡建设任务清单:启动石水口村绿美示范村建设,打造1条林荫路、2个“口袋公园”、160个“四小园”,完成碧道建设5.1公里、美丽乡村路5.2公里。各村(社区)实现了优化路面交通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标。
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硬条件。好的环境,既关乎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招商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对提振发展信心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经过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桥头奏响了镇村两级人居环境整治“协奏曲”,增强圩镇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百千万工程”一步一步勾勒出清晰的乡村发展节点和脉络。
荷花经济持续升温
文旅融合未来可期
春去春来,田园碧绿,到荷塘印象生态园赏荷的游客络绎不绝。谁曾想到,从一片荒芜到郁郁葱葱,荷塘印象生态园仅用了9个多月。600多亩闲置地从原来的脏乱荒芜变得绿意盎然,摇身变成了市民亲近自然的天然“氧吧”,并被打造成研学拓展教育基地。
漫步荷花文旅产业园,荷香飘溢,荷景怡人。已走过20年的桥头荷花节在此喜迎八方游客,共享文旅盛宴。时至今日,荷花节不仅可赏荷叶田田,还能观表演、尝美食、逛展览,视觉盛宴充分展现荷花之美,全方位满足市民群众的文旅活动需求。
为挖掘本土特色文旅资源,桥头还发布新版文旅地图,推出乡村游、研学游、工业游等精品线路。线路涵盖了莲湖风景区、荷花文旅产业园、荷塘印象生态园、邓屋古村落、迳联古村落、东江纵队铁东大队大队部旧址、力嘉工业旅游示范点、羊肉美食街等。
此外,桥头将非遗资源、文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开拓非遗“破圈”路径:大力推动莫家拳IP产业化,打造出莫家拳形象卡通IP“莫达达”,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为展现莫家拳深厚的文化底蕴,桥头联合东莞日报打造莞产动作微电影《莫家拳》,进一步探索莫家拳的产业化路径和经济价值;手绘创意地图、皮影戏、凉帽创意绘本,非遗保护与传承正以各种新形态与现代潮流牵手。
事实上,桥头一些当地传统文化和打卡热点,经过精心打造正在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文旅资源,为颇受青睐的乡村旅游再添一把火。
大洲社区种植粉葛已有400多年历史,首届“大洲粉葛”美食文化节于去年12月举办,集中展示大洲粉葛的悠久历史和饮食文化。该社区还探索打造都市农业经济,计划盘活约600亩闲置耕地,打造集粉葛特色生产、采摘体验和科普教研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
葡萄园、地摊夜市街、网红柠檬茶、榕树头炒濑粉……这些新潮网红热点已成为禾坑村的高频热词,并催生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文旅线路;田头角村的“游会闹元宵”起源于明清时期,元宵当天,村民们身穿漂亮衣裳宴请亲朋好友,巡游队伍则浩浩荡荡在村里穿梭,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一睹巡游盛况;迳联古村计划把凤凰亭、进士府等12个历史文化景点资源与国潮文化艺术相结合,将这个远近闻名的“进士村”打造成岭南特色千年古村。
产业全面起势,乡村美景如画,文旅融合加持,桥头焕发出蓬勃生机,奏响了“百千万工程”铿锵旋律,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以实干实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