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来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3月28日,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主办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第十四届中国儿童产业发展大会在东莞隆重开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开幕式上表示,“本次年会聚焦新消费、新动能,围绕行业新航向、消费新方向,探索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立意高远,影响广泛。”
张崇和表示,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要抓住发展机遇,创新文化创意,以差异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创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市场调研,跟随时代潮流,创新品牌模式,利用品牌授权,融合品牌文化元素,提升品牌附加值,增强产品影响力,让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注入发展新动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和婴童用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据介绍,2023年,轻工全行业主营收入22.2万亿元,利润1.4万亿元,利润增长高于全国工业6.1个百分点。轻工业以占全国工业13.2%的资产,实现了全国工业16.7%的营业收入和18.1%的利润。轻工业稳中有进、韧性凸显,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
“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是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亿万家庭的殷切重托,肩负着培育婴童的重要使命。”张崇和说。近年来,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自主设计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制造工艺显著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明显改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稳步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和婴童用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去年,全行业生产企业2万余家,总产值超过6500亿元。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婴童成长教育、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崇和表示,当前,中国进入发展新时代,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步入发展新阶段。技术创新、新质发展、数字赋能,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动力;“三孩”政策、消费升级、IP授权,为行业市场打开新空间。与此同时,三年疫情冲击,经济恢复放缓,外需下滑、内需不足;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上升。这些都需要玩具和婴童行业,居安思危,主动作为,创新求变,变中求进,顺势前行。
本届大会以“向新共生”为主题,用前沿的视角和广阔的视野,分享行业成功经验,探索融合发展途径,恰逢其时,意义深远。玩具和婴童行业要深化交流互鉴,实现合作共赢,以更加开放的勇气,走融合发展、“向新共生”之路。
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要从产品竞争向生态链竞争转变
近年来,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品牌授权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400亿元,其中通过品牌授权,融合文化元素的玩具和婴童用品的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通过品牌授权新场景、新服务、新体验、新潮流等新型消费,为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张崇和表示,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要从产品竞争向生态链竞争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展转变。要加强统筹规划,形成协同发展体系,降低资源重复使用率,提升科技创新效率。要加强交流合作,强化互补优势,努力构建协调协作、共进共强的产业生态圈,促进行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和人才链的全面融合贯通。
目前,我国14岁以下儿童2.5亿人,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超过1亿人。全国有幼儿园27.44万所。去年,教育部在全国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在专项行动中,明确要求配备丰富适宜的玩教具。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学前教育发展资金250亿元,相当部分资金用于采购学前教育功能玩具。
“玩具和婴童用品企业,要针对学前教育新趋势,研究现代教育新特点,开发设计提高儿童认知能力、训练儿童手眼灵活、激发儿童创造兴趣、锻炼儿童运动技能、增强儿童团队意识的玩教具。要针对学前玩教具需求,创新功能设计,优化产品结构,制造更多寓教于乐、师幼互动、交流共育的幼教功能玩具,助力孩子快乐成长,助力学前优质教育。”张崇和表示。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张崇和表示,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进步,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创新产品设计与制造,形成满足时代需要的新质生产力。要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推进智能制造,培育绿色工厂,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行业高质量新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