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据深圳证监局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24年3月5日
深圳A股上市公司422家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
A股上市公司
累计172家!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如何为“新质生产力”打分?
深圳首创
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
以深圳42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
从五个维度进行初步测算
结果显示:
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得分
从2016年的0.24
快速提升
至2022年的0.88
新质生产力怎样定量评价?成色和含金量如何?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何进步?带着这些问题,3月26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和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合研制出了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做大”和“做强”新质生产力两个方面出发配置具体指标,遵循科学性、强相关性、系统性、前瞻性原则,最新设计出一套包含5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24项基础指标的评价框架体系。
科技创新维度:
聚焦关键创新环节
科技创新维度主要聚焦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成果和成果转移转化等三个关键创新环节。其中:
科技创新投入通过研发投入总额和强度指标来衡量;
科技创新成果用高被引论文数量或比例、高被引专利数量或比例指标来衡量;
成果转移转化采用技术交易市场成交规模、风险投资项目数或金额数指标来衡量。
图源:@华为中国官方微博
该项指数的权重为30.4%
分项指数得分
由2016年的0.32
增长到
2022年的0.98
深圳目前的17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
绝大多数是2016年以来上市的
其研发投入总额
从2016年的45.5亿元
增长到
2022年的296.1亿元
增长到了原来的6.5倍
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2016-2022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
研发投入强度大致处于
5.1%-7.4%的区间;
2022年深圳有76.1%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
研发强度超过5%
(根据欧盟统计标准,5%以上属于高研发强度)
反映出科技创新切实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新型劳动者维度:
聚焦重点人才
新型劳动者维度主要聚焦战略科技人才、应用型人才等两类重点人才。其中:
战略科技人才用顶尖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数、每万人拥有科技企业家数两个指标来衡量;应用型人才则通过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占比指标来衡量。
图源:图虫创意
该项指数的权重为17.8%
指数得分
从2016年的0.15
上升到
2022年的1.0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样本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员
从2016年的0.6万人
迅速增长
至2022年7万人
以工程师和技能人才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快速集聚
研发人员占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
由2016年的5.6%
提高到
2022年的20.5%
应用型人才成为新型劳动者队伍的重要力量
新质劳动资料维度:
聚焦新型生产工具
新质劳动资料维度主要聚焦新型生产工具领域,包括各类实体、非实体形态的生产工具,具体通过高端装备产值规模、软件账面价值,以及高端装备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软件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等指标来衡量。
图源:图虫创意
该项指数的权重为15%
指数得分
由2016年的0.13
提高到
2022年的0.92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
高端装备(含新兴软件)产值规模
从2016年的72.3亿元
迅速增长
至2022年667.1亿元
2016-2022年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
高端装备(含新兴软件)产值
占深圳上市公司装备制造和
软件业营业收入的比重
大致处在2.3%-5.3%区间
新型劳动对象维度:
聚焦新型生产要素、新产业新业态
新型劳动对象维度主要聚焦新型生产要素、新产业新业态等两个方面。其中:
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通过数据交易平台交易金额、数据跨境流动指标来衡量;
新产业新业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在各行业总营收中的比重指标来衡量。
图源:图虫创意
该项指数的权重为15%
指数得分
由2016年的0.14
提高到
2022年的1.0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
从2016年的707.9亿元
增长至
2022年的4032.3亿元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
占(深圳A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
由2.5%提高到2022年的6.2%
新兴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要素优化组合维度:
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和配置效率
要素优化组合维度主要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和配置效率等三个方面。其中:
应用关键数字技术的企业比例、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指标来衡量;
绿色化通过应用绿色技术的企业比例、以营业收入规模加权的企业ESG环境得分平均值来衡量;
配置效率由人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利润率指标来衡量。
图源:图虫创意
该项指数的权重为19.5%
指数得分
由2016年的0.35
提高到
2020年0.65和2022年的0.50
172家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人均营业收入
从2016年的63.6亿元
增长至
2022年的117.4亿元
2016-2022年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
呈现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
17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
仅仅是深圳数万家科技企业的精选代表
但这些样本充分说明
新质生产力
已经在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
实践中形成
并且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新质生产力,深圳正发力!
(综合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深圳证监局官网)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