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中堂 尝尝“艾”的味道
东莞+-中堂视窗
2024-03-20 09:49:53
■艾角 通讯员 韦俊杰 李沛钊 摄
春天正是吃“艾”的时节,这种水乡传统习俗一直传承下去,每年雨水开始到清明前一段时间,中堂市民就会从田里摘来野生的艾草和糯米粉掺在一起,做成不同口味的“艾”美食,不仅展现了东莞的特色美食文化,还承载着家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艾草草香浓烈,极易在田间野外自然生长,茎粗长,叶厚,叶面有细细的白色绒毛,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全草入药,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记者了解到,春季,长江以南的地区雨露多,湿气重,易患瘟疫,而艾草有散寒除湿功效,加上糯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功效,将嫩艾叶混合糯米粉做成美食,可保健、预防疾病。在中堂,艾草可做成多种美味:艾角、艾薄餐、艾团等,总有一款让你心动。
艾角:先取艾草,用开水煮后用刀剁烂,制成食用艾,之后混合米粉做成粉皮。包艾角之前,先把馅料准备好。馅料有咸的和咸甜的两种,咸的可以用韭菜、萝卜干、腊味来做,咸甜的可以用眉豆、盐、砂姜来做。取面团、压平面皮、捏成中间凹的形状、包上馅料、再捏出漂亮的花边。
艾薄餐:属于中堂的一道地道传统小吃,主要用料有糖和糯米。制作艾薄餐的过程颇为讲究,洗净艾草,煮熟后剁碎,然后方可融入糖进去。加入糯米粉混合调匀,做成饼状,放入油锅中煎熟即可。
艾团:中堂人喜好甜味,常用芝麻与花生、黄糖为馅,捏好的艾团垫上蕉叶,放进沸水锅中隔水蒸20分钟左右即可起锅。艾香、叶香和馅料美味融合,让人垂涎三尺。
文字:记者 李健武 通讯员 韦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