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她们是三尺讲台上的辛勤教师,亦是雷厉风行的管理者;她们是东莞校园的巾帼,亦是东莞教育的铿锵玫瑰;她们刚柔并济,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故事。
今天是第114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东莞日报社联合东莞市教育局推出“致敬教育她力量”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近东莞教育的“女神”们,感受她们的魅力,欣赏她们的风采,为她们点赞。

在2024年东莞最美女性名单中,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如繁星闪耀。其中,来自教育领域的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副校长、东莞市大朗中学校长刘秋燕获评“最美敬业女性”。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在推荐评语中写道:“工作18年,刘秋燕老师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稳定的工作状态、优异的工作业绩、亲和的工作风格、真诚的工作态度,把每一件简单平凡的小事做得不简单不平凡。”
就像推荐语所说,纵观刘秋燕的教育生涯,是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东莞教育同向同行的18年。从站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教书育人”这四个字便深深地刻在刘秋燕的心底。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她坚定了一个信念:“做一名有人文情怀的老师,坚持以工匠精神打磨每一堂课,给学生纯粹的爱和力量。”
不仅为“经师”,更要为“人师”
当风遇见了云,便有了雨;当溪水遇见了石头,便有了浪花。对于刘秋燕来说,当遇见教育,就有了永恒的追求和理想。
非师范科班出身的刘秋燕,走上讲台之前,从未有过教学备案的经验,所以从第一天开始就提醒自己:“谦虚好学,主动成长。”于是,她从大量听课开始做起,不断学习前辈老师的上课方法、教学方式,汲取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人文思政”的个人教学风格。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有一个理念“课大于天”,在工作的前3个年头,刘秋燕每学期听课100节以上,不仅听本备课组的,还包括本科组其他年级、其他学科或者是各级优质课比赛的视频。通过大量的听课,前辈教师们亲切民主的教学态度、端庄典雅的教学气质、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优美流畅的教学语言、机敏灵活的教学机制,都给她教学风格的形成带来了深刻影响。
为了上好一节比较满意的课,她先后修改了五六次教案,一节40分钟的课往往要4个小时来准备,这些努力同事不知道、领导不知道,但是她和她的学生知道。因为她知道,这种对教学本能的痴迷,这种理想主义般的疯狂,一定会让学生感染,会让学生感动,也一定会内化成自己的教学习惯,“政治课绝对不能光教知识,还要教方法,更要教思想!”
“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把几本书教好、让学生有个好分数,更是学生的精神导师,不仅为‘经师’,更要为‘人师’。”刘秋燕怎会不明白这个理儿,因此,从工作第一年开始担任班主任,后来在校团委任职,再后来转岗德育处,始终都在进行着学生工作。
2020年开始,刘秋燕担任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副校长,主管德育、艺术和体育工作,当时她才35岁,是东莞市最年轻的直属中学校领导。刘秋燕深知责任重大,一刻不敢懈怠,带领团队躬身入局,挺膺担当,学校被评为省文明校园、省市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足球和网球特色学校,作为主持人或主要成员参与的课题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德育管理案例两次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让大朗学子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2022年是东莞推进集团化办学朝更加规范、紧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原大朗中学升级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大朗中学,学校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享受松山湖优质教学资源。
于是,刘秋燕受命担任松湖朗中第9任校长。一到学校,她就提出“以集团化、课程化推进品牌化”,坚持“传承-移植-内生”的发展路径,倡导“全员育人”“活动育人”,坚持“文化立校”“教师第一”,促进学校管理和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深入激发师生自我发展的欲望,以开放的教育心态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结果证明,刘秋燕提出的集团化办学理念和一系列措施,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集团化办学近两年来,松湖朗中通过“文化立校”“制度重构”“课程驱动”“教研联动”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校园活动风生水起、师生状态欣欣向荣,师生获奖呈井喷趋势,学生比赛获奖共165项,其中省级奖:18个、市级奖72个、镇级奖75个;教师获奖共175项,其中比赛、论文、成果等项目获国家级3个、省级26个、市级57项;教师获得荣誉:国家级2个、省级7个、市级59个,赢得社会各届一致好评。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特色的标志,也是实现个性化教育和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更是推进幸福教育,追寻教育幸福的原点。在刘秋燕的推动下,松湖朗中校本课程建设取得突破,共开设81门校本课,并设计完成课程图谱。更重要的是,校本课程以“校内教师开发课程”为主体,大部分具有跨学科,开放性、体验性的特点,学科融合性强,紧贴时代、扎根乡土,聚焦问题的解决,充分释放学生的想象力。
“‘办老百姓家门口的高水平学校’是我的使命,更是我的心愿。”刘秋燕表示,家长的信任就是责任,责任意味担当,担当在于付出,成为松湖朗中人是值得骄傲的,将以一颗诚心、一颗决心和一份实干的信念,聚焦“公平”和“质量”,让大朗学子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把教育过成想要的幸福模样
刘秋燕常说,教育是最幸福的事业,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热情的一声“秋燕姐”、抽屉里永远珍藏的上百张明信片……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感动,编织成了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汇聚成一路前行最强大的动力源泉,把教育过成想要的幸福模样。
2023年5月,刘秋燕的名字出现在东莞市第二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名单中,作为一名思政老师,她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学“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实践研究,构建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此同时,随着东莞不断创新举措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幸福感,有效提升全市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刘秋燕作为东莞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导师,录制11期“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学习视频,观看老师超过100万人次,引导全市教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
在新时代教育赶考之路上,刘秋燕始终不忘的是自我学习和提升,她现在是清华大学的在读教育博士,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我要将博士论文写在东莞教育这片沃土上,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与东莞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东莞基础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与全体东莞教育人一起努力,共同谱写‘学有优教’的幸福画卷。”

【人物档案】
刘秋燕,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副校长,东莞市大朗中学校长,中学政治高级教师,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清华大学在读教育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韩山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曾获“广东省十佳德育导师”“广东省优秀团干部”“东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优质课比赛荣获省特等奖第一名并囊括所有单项第一名,广东省首届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一等奖,参编书籍7本,撰写论文(案例)先后获得省市奖项29次,主持并参与各级课题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