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莞邑大地,龙腾狮舞,喜气洋洋。大年初一下午,东莞市文化馆东门广场,“龙腾报春 乐享非遗”——东莞迎新春非遗周精彩开启,龙狮汇演现场,一头“BB狮”,萌态可掬,踏着鼓点,摇头、咬青,有模有样,赢得一片掌声。
2月24日晚,这头来自莞城兴塘醒狮队的“BB狮”和莞城第一幼儿园的“BB狮”们齐齐亮相“水韵灯辉夜未央”2024东莞(道滘)元宵花月夜活动现场,活灵活现,持续“圈粉”。

厉害了,莞城BB狮
日前,一段“BB狮”在东莞迎新春非遗周启动暨大年初一龙狮汇演中的表演视频被发布后,不少观众纷纷点赞:“这小狮子好萌好可爱!”“厉害了,东莞BB狮!”“传承的力量!”
原来,这头“BB狮”有点来头。表演者陈明希才3岁,出生于醒狮世家,是东莞市级非遗项目莞城兴塘醒狮第五代传人。
当天,明希小朋友跟随爷爷——兴塘醒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汝森到东莞市文化馆参加龙狮汇演,因被现场的火热气氛所感染,一时兴起,头戴狮头,闪亮登场,惟妙惟肖的表演,萌化众人。
其实,一直致力于传承弘扬醒狮文化的陈汝森,并没有刻意去教自己的孙子,“毕竟年龄太小了”,但在醒狮文化熏陶下长大的陈明希,还是展露出舞狮方面的天赋。兴塘醒狮队日常训练时,跟随爷爷陈汝森去兴塘社区醒狮训练基地玩的陈明希,就会在一旁看队员们训练,偶尔跟着一起练一下,耳濡目染,慢慢就会了。
当然,孙子练习过程中,陈汝森免不了进行提点,教一些舞狮动作要领,“我本来是想教他打鼓的,但他不愿意。”
如今上幼儿园后,陈明希已经开始跟着兴塘醒狮队的队员训练。“看他自己的兴趣吧,不会刻意强求,一定要做到什么水平。”陈汝森说。
醒狮文化,历久弥新
醒狮,融武术、舞蹈、音乐等艺术于一体,寓意吉祥如意,象征雄健、勇敢和力量。在岭南地区,醒狮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醒狮长盛不衰,凡有节庆,必有醒狮,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
东莞是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多元文化交汇地,醒狮文化在这片热土得到很好的传承发展。东莞狮舞(醒狮)属于南狮,始源于明朝,世代相传。每逢喜红庆典、过年过节,东莞人均会舞狮祈求平安吉祥,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俗表演,广泛分布于各镇街。目前,东莞有多个与醒狮相关的非遗项目,包括狮舞(省级)、石龙醒狮头制作技艺(省级)、兴塘醒狮(市级)、长安狮舞(市级)等。
莞城兴塘醒狮队堪称东莞醒狮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代表。据现已年过六旬的陈汝森介绍,兴塘醒狮队源自“莞城醒狮队”,自2003年兴塘社区成立后,正式更名为“兴塘醒狮队”。
数十年来,兴塘醒狮队秉持传承弘扬醒狮文化的初心使命,坚持开展醒狮展演及各类公益培训活动,推动醒狮文化走向大众。
醒狮进校园,绽放新精彩
得益于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品牌项目——莞脉传承之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开展(自2014年起延续至今),不少像兴塘醒狮队这样的民间文化团队有了广阔的施展舞台。
“现在很多学校请我们过去教学,莞城、中堂、虎门的学校都有。”陈汝森告诉记者,兴塘醒狮队已经与多所中小学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进行驻点教学,如莞城阮涌小学少儿醒狮社团是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阮涌小学与兴塘醒狮队共同打造的学生特色社团,经过多年的培育,醒狮文化早已渗透进阮涌小学各个角落,在校园落地生根。
在东莞四批共48个“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中,有多个基地像莞城阮涌小学一样主打“醒狮文化牌”,包括莞城第一幼儿园、常平镇桥梓小学、石排镇石岗小学、石排镇明德小学、东城第一小学等,在这些“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一批批醒狮少年正茁壮成长。
当前,东莞正致力于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市,打造岭南文脉传承焕新高地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莞脉传承之非遗进校园活动深入推进,“潮流东莞”文化品牌不断擦亮,莞邑非遗将在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相关新闻
氛围感拉满 兴塘醒狮欢欢喜喜闹元宵
为促进文化繁荣,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打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居民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共度元宵佳节,2月24日,兴塘社区联合戙二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第二届群兴文化节系列活动之“兴塘醒狮闹元宵”游园会活动。莞城街道党工委委员邝汉强、萧健峰,办事处副主任李达群出席活动。
激动人心的舞龙舞狮表演为活动拉开序幕,兴塘少儿醒狮团队的成员们精神饱满、动作矫健,用精彩纷呈的醒狮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随后,醒狮团队按巡演路线采青表演,向村民和商家拜年,寓意着吉祥如意、兴旺发达,将游园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现场设有多个游园摊位,“财运滚滚来”“鱼跃龙门”“元宵速递员”“金龙抖福”“猜灯谜”“好运龙龙套圈圈”等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此外,游园摊位中还有“甜甜蜜蜜过元宵”“糖画”“幸福的爆爆”美食摊位,为街坊们提供了丰富的美食选择。活动现场充满欢声笑语,洋溢着浓厚的元宵氛围。
龙腾狮跃闹元宵,此次游园活动聚焦“百千万工程”,将元宵节的传统文化融入表演、游戏等形式中,让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收获知识,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展现了兴塘社区的活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