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16个村(社区)同台“PK”谈思路、亮举措
东坑发布 2024-03-01 11:22:37

人勤春早争朝夕,策马扬鞭开新局。29日上午,东坑镇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以主题沙龙活动的创新形式,邀请全镇16个村(社区)通过亮“答卷”,比“成绩”,评“实效”,找“差距”,推动形成全镇上下在“百千万工程”赛道上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落实落地。

 

图片

图片

 

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各村(社区)纷纷使出实招、硬招,力求把东坑家园的“身家”打造更厚、“样貌”打造更靓、“内涵”打造更实,让群众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

 

 01/

 

亮思路、添动力

“擂台比武”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会上,16个村(社区)“一把手”轮番上阵。通过“现场演讲+PPT演示”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围绕集体经济增强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停车秩序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亮点特色等领域,汇报2024年“百千万工程”工作谋划情况,着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有力有序有效落实。

 

抢先机:

 

作为东莞重点打造7个村级标杆之一,东坑镇“丁彭黄”片区生态资源丰富、乡村韵味浓厚、人文底蕴厚实,将围绕“旧村味、人情味、产业味”,通过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旧村活化、提升环境、聚集人气五大策略,培育“丁彭黄”片区为乡村韵味典型村。

 

图片

 

其中,黄屋村将全力构建潮流商业内街,集中引进酒吧清吧、潮玩店铺、网红餐饮等店铺,打造文化休闲消费聚集地;丁屋村将依托丁氏祠堂、古围墙等文物,系统挖掘、整理丁屋历史故事,丰富文化内涵,探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彭屋村擦亮“彭屋好梦”的品牌,聚焦“宜居宜商宜发展”的发展主线,从旧村活化、美好人居、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新路。

 

亮措施:

 

在美化环境方面,坑美村将立足精品发展,大力推进周屋自然村及边道路、长江贝碧塘建设工程等乡村振兴项目落地见效,全力打造经济提速宜居乡村;塔岗村将计划打造8处“四小园”,以“小切口”,提促进人居环境“大提升”;寮边头村从招商资源、工改工、集体资产、人居环境、文化服务五大方面入手,为东坑镇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凤大村将聚焦村内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工作,有效实现镇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井美村将遵循城、乡、居、游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发掘共享岭南乡村‘井文化’,呵护古建筑风光,酝酿慢生活资源,成为东莞特色精品示范村。

 

图片

 

此外,住宅小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骏达社区、草塘社区作为新型社区,通过加强小区党支部建设、强化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东坑高质量发展贡献社区力量。

 

拼经济:

 

产业振兴是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在经济发展方面,角社村作为镇三个培育“片区”之一——角社融合发展片区,将锚定高端产业为强经济赋能,推动17万平米新能德增资和5万平米的半导体配套综合体项目;初坑村下来争取利用5年时间完成小塘工业区旧改项目(工改工)约100亩计划,积极打造综合发展型标杆村;长安塘村将探索将辖区内单一产业结构转为多元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路径,打造交通+工业融合发展村;新门楼将集中力量,跟进科技产业园区二期工程的建设与出租,同时提前规划并推动连塘工业区、大埔工业区旧改方案,并将老旧铁皮厂房升级改造,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东坑村提前谋划华仁步行街“工改工”项目,以现代化标准工业厂区,承接引进优质高效的新兴产业。同时,完善骏达广场地块手续,后续将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释放经济发展活力;黄麻岭村将积极谋划,大力推进蛇头岭工业区厂房翻新工程、勤生工业园“工改工”等项目,盘活沉睡低效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

 

 02/

 

促项目 强村组

全力推动东坑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国威对此次汇报作了精彩点评,并指出,各村(社区)通过“晒成绩、亮目标”,尤其是围绕这次“强村组”,立足现有的资源禀赋、现有的政策,紧密结合乡村振兴的方向,来谈自己各村的发展思路,谋事方向清晰,让群众深刻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变化。寄望接下来各村(社区)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开拓思路,对标先进,找差距补短板,切合实际谋划发展,挖掘亮点项目,在村与村之间形成“学习、交流、比拼”的氛围。

 

谭全河强调,各村(社区)、各部门要深化思想认识,着眼大势全局谋划推进高质量发展,抢抓机遇、动起来、干起来,形成奋起直追、竞标争先的浓厚氛围,全力以赴保持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尤其把“开门红”放在首位,以最快速度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满工满产,并且要做到“拼”和“活”,聚焦“项目、空间、效率”推进“投资年”,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推动镇村经济活力再造。要突出围绕“挖潜力、促项目、强村组、优民生”四大方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东坑营商环境,持续掀起东坑“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新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