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至27日,水利部在东莞召开调水管理工作会议,全面落实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系统总结工作成效,分析研判形势任务,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水利部、广东省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驻部纪检监察组,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调水管理任务要求,深刻领会调水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推动调水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以高水平安全支撑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这是水利部第一次在东莞召开全国调水管理工作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东深供水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调度管理情况。全国调水管理工作会议在东莞召开,这是水利部对东莞水务水利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东莞抗旱防咸保供水工作的充分认可。
延伸阅读
东江流域大旱情,东莞“战咸潮”确保千万人用水安全
2020年10月-2022年3月,受极端天气影响,东江流域遭受1963年以来最严峻旱情,降水持续偏少。
东江流域受旱情影响,水量大幅度减少,东江水位不断下移,淡水河流量不足。这样一来,深受潮汐影响。涨潮时,珠江口的海水倒灌进东江,咸水沿着河道逐步上溯。
▲2022年1月22日东江三角洲最大咸界图
“此次严重旱情,导致东莞咸潮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上溯距离远、氯化物含量高、影响水厂规模大。”东莞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和排水科副科长邹晓波介绍说,“以前咸潮最多上溯至厚街水道,此次抵达东城鳌峙,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
2021年10月-2022年3月,莞城、东城、南城、厚街、虎门、大岭山、长安、滨海湾等地的市民,时常遭遇“咸水”。这些镇街在部分时段供水压力下降,局部地势较高区域的楼盘小区甚至出现停水情况。
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的果断决策和科学调度下,东莞成立抗旱防咸保供水领导小组,市水务局组建抗旱工作专班,按照“加强监测、减少需求、增加供给、互联互通、加强保障”的工作思路,从应急供水调度、水质监测、增加水库蓄水、村级水厂复产、有序用水管控、抗旱宣传等六个方面对工作细化部署。
“咸潮期间,东莞靠着这套‘组合拳’,降低咸潮影响,保障出厂水水质,确保全市供水‘水量足、水质优’。”东莞市水务局局长陶谨表示,咸潮期间,国家防总、水利部、广东省非常关心并支持东莞压咸补淡保供水工作,东莞抗旱工作专班日夜兼程,东江流域管理局科学调度,为全市平稳供水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咸潮侵扰,东莞充分发挥“人防+技防”优势,在东江沿线水厂取水区域设立94个监测点,组建东江三角洲咸潮自动监测网、江库水质监测网、供水系统水质监测网、应急水质监测网四张网。通过加强水质监测研究咸潮规律,提前研判,指导水厂及时取水,有力保障“双万”城市千万人口和企业的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