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炮轰某平台南美白虾“使用超量防腐剂” ……东莞人买冻虾要这样选
东莞+ 2024-02-21 21:34:33

最近几天,知名打假人王海3天内连发3条微博,称东方甄选所售的南美白虾隐瞒添加并超量使用防腐剂,涉嫌欺诈消费者。

“冻品白虾使用防腐剂是什么标准?”“我们买冻品,特别是海外进口冻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东莞市民对冻品白虾的抽检结果、如何挑选放心冻虾、冻品有众多疑惑,对冻品食品安全的关注一下子高了起来。

针对东莞市民的疑问,记者采访到检测机构专家,对冻品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是否需要在外包装上进行标注、被大家关注的“二氧化硫”是什么添加剂、市民挑选冻品的注意事项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截图)
(东方甄选厄瓜多尔南美白虾官方检测报告)

焦点:是否超标?

冻虾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1g/kg

知名打假人王海爆料称东方甄选所售的南美白虾,销售页面检测报告中显示检出了二氧化硫残留,而且二氧化硫的残留量为0.0220g/kg。

“在冻虾里检测出这个剂量的二氧化硫符合国家标准吗?”面对网友的这一疑问,检测机构专家解释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二氧化硫(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允许在水果干、干制蔬菜、腐竹类、葡萄酒、鲜/冷冻海水虾蟹类及其制品等多种食品中限量使用,其中鲜/冷冻海水虾蟹类及其制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1g/kg。

“只要二氧化硫残留量未超过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限量要求,就是合法合规的,对人体也是安全的。”检测机构专家认为,根据检测方法GB 5009.34-2022(第一法)在海水冻虾中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值0.0220g/kg,符合GB 2760-2014的国标要求。

焦点:检出是否需要标注?

人为添加要标注 自然存在不需要

东方甄选在商品详情页面上传的检测报告显示二氧化硫的残留量为0.0220g/kg,但主播在直播间中强调这款产品的配料只有虾、水和盐。明明检测报告中检测出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残留,却未在食品标签上标示食品添加剂,这属于欺诈吗?

对此,检测机构专家回应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中规定配料的具体定义为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也就是说,如果生产者确实使用了某种食品添加剂且添加剂在终产品中有残留就需要进行标示。”

其实,冷冻海水虾中二氧化硫主要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存在。因为动物机体内本身就存在亚硫酸盐,如内源性亚硫酸盐。亚硫酸盐主要是由机体内各种含硫氨基酸代谢所产生。有文献报道,通过对47个未添加亚硫酸盐的鱼类、头足类和贝类鲜冻品检测,二氧化硫检出率为85.94%,均值为21.9mg/kg(即0.0219g/kg)。

二是人为添加,即在加工过程中,为了防止虾肉变色和腐败而添加焦亚硫酸钠。

所以,要根据二氧化硫来源的不同来决定产品配料表上是否需要标注焦亚硫酸钠。

有研究表明,水产品中含有的巯基蛋白在代谢过程中容易产生巯基物质,也会导致二氧化硫检出。

鉴于检测报告中出具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值为0.0220g/kg,可能为产品本底造成,不能直接判断是否为人为添加或使用。因此不能明确该添加剂是否需要标注,即天然本底存在的无需标注;若是生产加工过程中人为添加的则应在配料表中给予标注。

焦点:二氧化硫什么?

是一种可以防腐、保鲜护色的食品添加剂

这次被大家关注“二氧化硫”是食品添加剂吗?为什么要添加?

检测机构专家解释称,“二氧化硫”实际是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添加或硫磺熏蒸后的残留标志物。

也就是说,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以及硫磺都是法定可以在特定食品类别按限量要求使用的漂白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最终检测指标都是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

GB 2760-2014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凡是列入GB 2760-2014中限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评估有其工艺必要性,能够发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感官特性等功能。

比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以及硫磺的功能类别是漂白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在鲜/冷冻海水虾蟹中使用的原因多是为了起到防腐、保鲜以及护色的作用,以维持水产品正常的感官性状。

焦点:消费提醒

挑选海外进口冻虾认准产品质量认证

说了这么多,那么东莞市民在购买冻品,特别是海外进口冻品时,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干货”?

检测机构专家支招如下:

产品质量认证:确保选择有质量认证的产品,如ISO认证、HACCP认证等。这些认证说明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产品标签和包装: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包装上的信息,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等。确保产品的包装完好无损,没有明显的破损或泄漏。

产地和供应商信誉:了解产品的产地和供应商信誉。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水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可能与我国不同;另外由于现在海洋污染无处不在,产地来源显得更为重要,应该尽量选择海域相对干净的捕捞(养殖)海产品进行购买,不购买核污染区域的海产品和尽可能避免购买核污染区域周边的海产品已形成消费者的共识,因此了解供应商的信誉和生产环境将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冷冻方式和温度控制:了解产品的冷冻方式和温度控制情况。冷冻过程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且产品的运输和储存温度应符合冷冻水产品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安全认证和检测:了解产品是否经过食品安全认证和检测。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有特定的检测要求,以确保产品不含有害物质或微生物超标。

可追溯性:选择具有良好可追溯性的产品。这意味着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链可以被追溯到源头,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可以进行有效的回溯和召回。

文字:记者 冯欢 图片:网络截图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