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开局良好!东莞晒出“百千万工程”2023年度“成绩单”
东莞+ 2024-02-18 19:15:47

凤岗雁田村跻身“百亿元村”、28个镇全部进入全国千强镇、打造10个典型镇15个典型村、安排13.6亿元帮扶资金……2月18日,在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上,东莞晒出“百千万工程”2023年度“成绩单”。

2023年,东莞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总抓手,以镇村为主战场、以城乡融合为着重点,以万亿城市、千亿镇、百亿村为牵引,以扶持薄弱镇村加快发展作托底,全面做好省域共建、市域统筹、镇域提质、村域振兴四篇文章,创造性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地落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实现良好开局。

指挥体系高效率运转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按照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关于开局之年首先做好建章立制的工作要求,结合市直管镇的特殊行政架构,东莞迅速建立起高位统筹、指挥有力、执行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市镇村三级扁平高效的指挥体系。

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东莞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牵头挂帅的市指挥部,搭建起市指挥部、市指挥办、市工作专班和镇街(园区)指挥办“1+8+10+34”的市镇两级指挥体系。全面搭建政策要素保障支撑的“四梁八柱”,出台市《实施方案》,绘制“22项重点举措+90项具体工作任务”的施工图,制定“重大突破性抓手清单、重大改革事项清单、重点典型培育清单”三张工作清单,进一步为基层划定工作重点。

“一把手”带头部署带头抓。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主持召开全市动员会、推进会,全省动员会和现场会后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贯彻,深入25个典型镇村开展调研,高规格召开典型镇、典型村两场座谈会。牵头市领导定点联系镇街,成立市工作指导组,组建15个市级综合服务组,从市直单位选派32名优秀干部挂任镇街“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各典型镇街选派驻村“第一副书记”,整合优势资源力量,精细做好服务指导,营造“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发展氛围,实现全市上下动起来、干起来。

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镇域强,则东莞强;乡村兴,则东莞兴。

镇村经济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千万工程”的关键点。东莞紧盯镇村主战场,构建“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突出产业转型升级、镇村工业园改造、乡村振兴、绿美生态和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通过“点线面”一体集中资源力量,推动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点”上谋突破。突出抓好跨镇试点,选取南城街道与厚街镇交界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的城乡结合区域,探索建设市级城乡融合综合片区,充分挖掘优越的区位价值、生态本底和资源要素,全力打造大湾区城乡融合样板、再造一张东莞新名片。聚焦典型培育、打造示范引领标杆、抓好典型镇村建设。打造10个典型镇,加快推动15个典型村补短板促提升。截至2023年底,长安镇、松山湖的GDP一同突破900亿元大关,全市28个镇全部进入全国千强镇,雁田村成为全市首个“百亿元村”。

“线”上推纵深。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一镇一策”“一链一策”推动镇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促转型与立新柱两手抓,推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玩具、家具、造纸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完成工业投资总额1144.8亿元、增长 6.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650亿元、全省第三。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引领塘厦、洪梅、石龙等镇域产业立新柱,如今这七大基地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面”上出成效。聚焦重点领域改革破题,加快释放镇村发展新动力。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体制机制障碍深入发力、破除壁垒,为镇村高质量发展松绑赋能。鼓励各镇街积极谋划镇级典型,全力推进43个重点片区、96个典型村(社区)、213个典型项目建设,引领32个镇街597个村(社区)赛龙夺锦。截至2023年底,全市村组集体总资产突破2600亿元,同比增长7.4%,11个村(社区)成功“消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领跑全省。

城乡环境高品质提升

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城乡环境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

东莞把提升城乡环境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先手棋,以美丽圩镇建设、和美乡村建设、绿美生态建设为主抓手,努力打造共生共荣、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对标中小城市标准大抓人居环境。深入推进美丽圩镇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镇村两级同步打造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16个省级美丽圩镇示范样板镇,完成美丽圩镇建设项目364个,96%以上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乡村风貌逐步透出灵气、和气、静气。

坚持镇村一体大抓绿美生态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公园品质提升、蓝绿通道连通提升“三大工程”,着力种好莞香、荔枝、香蕉“三棵树”,完成林分优化1.1万亩、森林抚育1.4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2023年新建“四小园”3300多个、建成碧道111.7公里、实施道路绿化161公里,华阳湖获评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大王山森林公园古树群入选全国首批“双百”古树名单,美丽乡村从“一村美”迈向“全域美”。

东莞把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落脚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要素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加快补齐民生“五个位”短板。2023年新增公办学位6.7万个、停车位12万个。突出抓好“一老一小”和兜底民生保障,创建“中央厨房+长者饭堂+送餐入户”三级配送链。着眼更好服务百万产业工人,在国内首设“健康副厂长”,获人民日报等央媒聚焦报道。突出基层导向创新社会治理,吸纳更多异地人口参与基层治理中,东莞义警“先莞队”达到32.7万人,获颁5个“平安鼎”、数量居全省第一。

帮扶协作高标准推进

结对帮扶协作,东莞勇于担当。

东莞主动扛起责任,高标准推进与韶关、揭阳对口帮扶协作,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东莞力量”。

东莞主动“输血”,2023年安排13.6亿元帮扶资金、派出374名帮扶干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其中,帮扶韶关、揭阳两市发展乡村振兴车间85间,助推65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推动莞、韶两市22对医疗机构示范结对,协调选派116名医生到韶支医,莞韶双向交流培养医疗人才360名。

东莞积极“造血”,与韶关、揭阳分别共建15平方公里和12.5平方公里的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莞韶两地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新签约项目81个、合同总投资240亿元,莞韶双创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继续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东莞担当”。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新的一年,东莞将紧扣镇村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两大重点,打好“产业立镇转型战、人居环境提升战、改革赋能攻坚战、集体经济升级战、全民动员整体战、帮扶协作主动战”,努力在全省“百千万工程”工作大局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凤岗宣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