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行万江
SPRING FESTIVAL

新年在万江
畅游了“三江六岸”滨水岸线
领略了万江绮丽的江河美景
也畅游了谷涌、金泰、坝头等社区
感受了万江乡村之美
看了明清古建筑
品味了万江浓厚的文化韵味
大家觉得万江怎么样呢?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东莞
不仅是制造之都、历史名城
还有着非常丰富的非遗文化
其中
万江龙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已经超过280余年
素有“东莞龙舟第一景”的美誉

龙行万江
我们还可以安排一场
寻龙记 citywalk


来万江
新年新气象,“魅力万江”正式推出 “来万江” 系列,带你领略万江的美好。
来自马里共和国的“中国通”@阿里老乡,在东莞工作生活2年,深深热爱着东莞本土文化。“来万江”第四期,东莞日报东视频联合万江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邀请阿里老乡走进万江,打卡“龙图腾”文创店、黄氏大冬向工作室、黄粘洲龙船制作厂,深度体验万江龙舟非遗文化,换个角度认识万江。

详情: https://mp.weixin.qq.com/s/xCAKIbNtdCUgie83Z7lZHg
01



一幢两层小楼,一副创意门面,是龙图腾龙狮文化融合店(下称“龙图腾”)在正丫湾河堤上的样貌。店内延续“删繁就简”的审美风格,以白色与原木色调为主,大面积的院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走进龙图腾,只见不大的空间内摆放着200余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大部分文创是主理人钟佩文与团队自主研发。


该店的文创产品采用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既做到了传统手艺的精致做工,又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产品的制作成本。作为土生土长的万江人,钟佩文从小受到龙舟文化熏陶,长大后,她想尝试通过龙头文创产品吸引人们的目光,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认识和了解万江的龙舟文化。

谈及产品,钟佩文介绍,最受欢迎的产品数“正丫龙王龙头”配以精美礼盒,价格便宜的“五虎上将”醒狮盲盒系列最受小朋友欢迎。

龙图腾衍生的文创产品精美、实用,频频踩中“流量密码”成功出圈,满足了大家对万江文创的想象。新春佳节期间,快来开启“寻宝之旅”,选购一份具有年味的“万江礼物”吧!
02



黄氏大冬向工作室位于万江社区黄屋基村,由00后土生土长的万江小伙黄智冬创立,他是龙舟爱好者,从事龙头雕刻已有8年时间,一块块平淡无奇的木头,到了他手里就如同重获新生。
黄智冬介绍,龙头制作是个细致活,要经历选料、开料,到勾画放样、雕刻,再到打磨、抛光、上色装饰等十几道工序,最后为龙头装上鼻球、龙须、龙舌、龙珠。90%的工序要靠手工完成,制作一个龙头至少需要耗时4天左右。


龙头是一条龙舟的灵魂。龙头制作第一步是选材,要选用上好、没有裂痕的樟木,以防虫、防潮,也很坚韧。选好材料,就将樟木块切割成一块块立方体木材,磨平表面。接下来,比照龙头样板勾画放样,再使用电动切割机器把多余木料切掉。制作龙头最难的工序是雕刻。龙须、龙眼,龙角、龙鼻,龙嘴、龙牙,龙唇、龙眉,龙腮、龙腭,一刀一锤都考功力。

对于未来,黄智冬坦言,雕刻龙头是他的兴趣所在,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到了哪个年龄段,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玩”龙头,弘扬龙舟文化,都是值得他一直做下去的事,坚持传承的精神对他个人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这种精神一直促使他坚持。
03



黄粘洲龙船制作厂负责人杨景泰是土生土长的黄粘洲人,凭借着对龙舟文化的热爱,2019年他辞掉“铁饭碗”,与几名合伙人一同创办黄粘洲龙船制作厂。
除了赛龙舟,龙舟制作技艺也是东莞的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制作龙舟最考验师傅的手工。一条龙舟的制作时长需要8天,其中打磨占2天。在打磨过程中,从船头、船身到船尾,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一次打磨都要思考很多遍,失手的话就达不到比例均匀。

“想做好龙舟,就要有匠人精神,细致、耐心,不能出半点差错。因此,师傅心中都有一把尺。”杨景泰介绍,大部分订购龙舟的社区,会将新船用做龙舟竞赛。为达到龙舟工艺精美、船型线条流畅、船头破水好、船尾消水好的目的,师傅在外型设计上,参考了快艇的流线型、“尖头”冲浪原理,设计出大旁反水的制作技艺,这样便能让龙舟在高速行驶中轻松引擎,能够在水面上避开水浪,高效快速地掌握移动。


龙头被尊为龙舟的“灵魂”,造型迥异、各具意韵的龙头,赋予了每一支龙舟队独特的意义。

撰文:徐艳阳
编辑:徐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