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研学⑦丨走进强国重器,提升科技素养
东莞慧教育 2024-02-04 20:08:11

编者按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切实做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工作。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等十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措施》,同样强调要“走出去”开展实践活动,鼓励组织中小学参与研学实践,落实研学工作经费保障等。

 

一年来,东莞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出科学教育20条,并将科普研学工作作为其中重要抓手。各学校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公益性科普研学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科普基地,沉浸式体验科学的魅力,让面授式的科学教育课堂转变为更加生动有趣的实践和体验。现“东莞慧教育”推出“科普研学”系列报道,聚焦东莞中小学科普研学课程建设,同品“研”味。敬请关注。

图片

 

大朗镇黄草朗小学毗邻散裂中子源等高新科技区 ,近日,学校利用天然地理优势,积极开展了以“走进强国重器,提升科技素养”为主题的校外研学活动,激励学生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理论结合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了解我国前沿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成果。

图片

 

先知后行,知行合一

研学的“前置课程”,也是研学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着重让孩子们详细了解研学的意义、内容及注意事项。

 

首先,班主任发放研学手册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其阅读手册内的研学内容,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填写个人成长宣言与安全信息登记表。其次,导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向孩子们介绍了什么是中国散裂中子源,以及其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与科学价值。并带领孩子们观看关于散裂中子源工作原理的科普动画片,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研学的期待。此外,班主任还交代了研学前的准备和研学时的安全事项。在当天前置课程结束后,学生们遵循研学手册设定的任务要求,积极搜寻学习资料,为研学活动做足了准备。

图片
图片

 

微观之“眼”,国之重器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中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是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是全球科学家共同探讨前沿科学问题的大型研究平台,在生命科学、能源材料、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卓越的贡献,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被誉为探测物质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

图片

活动当天正值休息日,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专门安排科学家等候孩子们热情的到来。首先,科技办副主任杨振结合E1展厅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地图进行了耐心的讲解,为孩子们介绍了国内各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地理位置、应用领域及服役现状。并结合场馆内的展墙内容与散裂中子源科普宣传片,深入讲解了高能所与科学中心的建设历程。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探知散裂中子源的奥秘,他带领大家观看了科普展厅的仿真模型,并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了散裂中子源运作的原理,以及散裂中子源系统的主要设备直线加速器、环形加速器、靶站和谱仪等。

图片

接下来,学生们认真聆听了黄蔚玲博士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科普讲座《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黄蔚玲博士为同学们讲解了什么是中子、如何产生中子、中子的大小、如何用中子探索微观世界、散裂中子源的应用价值等。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在互动环节纷纷主动举手与专家互动。

 

研学之旅,粒粒归仓

研学活动结束后,各小组成员进行了火热的交流讨论,师生一起对本次研学活动进行了分享总结。有同学表示,参与中国散裂中子源研学活动,深感科学的奇妙,了解了中子在不同科学领域的应用。专家们的精彩讲解,让自己对复杂的科学原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片

带队老师表示,通过这次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研学活动,让带队老师们也见证了学生求知欲望的提升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加强。这次经历无疑将激励同学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未来的发展或职业生涯打下一定的基础。

 

研学旅行已经结束,但学习并未止步。学校研学团的学生返回家中后,认真撰写研学手册,制作自己的专属游记,做到了研有所思,行有所感。

 

供稿丨德育与体卫艺科、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