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2024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其中,“就业”“人才”“社保”“治欠”等人社工作的关键词共在报告中出现20次。2024年东莞市人社局将怎样深入贯彻落实报告精神,回应市民关切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智武走进东莞报业全媒体两会会客厅给出了答案。

陈智武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非常朴实,贴近群众,体现的是百姓的视角群众的语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体现了对于人的现代化的关注。东莞市人社局将贯彻落实报告部署,围绕招聘就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价值体现四个方面,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公共就业服务以及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效能,促进东莞人才引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管理水平,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要素支撑。

关键词:促进就业
东莞日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多措并举促进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五大提升工程”,出台更有力度的支撑政策,东莞市人社局将如何发力?
陈智武: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3年,我们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围绕“如何平衡大规模流动性大的就业用工”“如何促进劳动者的成长特别是技能成长”“如何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公共服务”三方面重点问题,积极探索建设“就莞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和重点群体“发现、服务、防护”机制,建立精准有效的人才招引机制,强化劳动关系风险预警处置机制。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69万人、同比增长13%,创下近五年最高水平,为全省全国稳就业大局做出贡献。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6.94%、居全省第一;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成功创建了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省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A等次,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实施国家示范项目为牵引,聚焦就业招聘、技能提升、权益保障、价值实现,实施“就莞用”公共就业“五大提升工程”(“技能人才之都”深化工程、“就莞用”服务体系优化工程、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提质工程、“就莞用”信息平台升级工程、创业带动就业提效工程),推动项目逐项落实落地。
比如,在技能人才之都提升方面,我们将促进技能资源“人人享”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产业技能生态的建设,力争全年新增技能人才十万人次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8%以上。
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我们将探索制定“莞职导”服务东莞标准,全年举办330场职业指导下基层活动,构建“家门口”服务机制,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以上,在莞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打造全国公共就业服务示范标杆,千方百计稳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
在人力资源服务业方面,我们将努力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促进业态和服务提升。同时,引导提高东莞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对人力资源服务的使用率,尤其是高端人力资源服务的使用率,用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企业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
在信息平台升级方面,将在“就莞用”三期建设中落地招聘就业智能匹配、业务智能经办、风险智能监测和治理,使劳动者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更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
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就业创业政策力度,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松山湖、滨海湾青创基地高质量发展,突出对企业创业种子期、孵化期、发展期的全链条扶持。同时,深化基地与香港莞籍社团、乡亲的沟通联络,更好服务在莞港澳企业,促进在莞港商资源与香港经贸、创意资源、创新要素链接。
关键词:人才引育
东莞日报:东莞的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多的人才,从市政府一号文到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出了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对此,东莞市人社局在人才服务政策制定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陈智武:2024年,我们将聚焦价值实现,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加快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强化科创制造强市人力资源支撑,重点实施精准赋能人才政策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强化产才融合工作效能。
一是完善产才融合政策体系,在特色人才、研发人才、产创奖等人才政策修订中,更加突出对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倾斜,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软件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人才引育。
二是提升人才招引有效性,统筹市镇力量举办“名企名校行·校园东莞日”“名城名企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全年引育12万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
三是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在产业链链主企业、研发平台机构创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产业链生态企业开展学术、技术、人才交流活动。
四是加强企业和机构职业评价工作,强化对数字经济、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倾斜,支持散裂中子源等科研平台开展特色人才自主评价。支持重点企业探索开展职称自主评价。
五是推进两岸专技人才职业资格认可,探索建立台湾地区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制度和认可清单,加强两岸人才交流融合。
关键词:技能人才
东莞日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两大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技能人才这一人力资源要素支撑,东莞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工作已有不少年头,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在这方面2024年有哪些值得大家期待?
陈智武: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对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的部署要求,锚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坚持产业、城市、人才、改革等四个思维,把握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供给和需求、流动与分布等四个关系,深化“技能人才之都”质量攻坚年建设,力争累计新增学历技能素质提升35万人次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8%。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坚持城市思维,把握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持续壮大技能人才规模。立足我市人口实际,坚持技能培训评价资源普惠性、均等化,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持续擦亮“技能人才之都”品牌。二是坚持产业思维,把握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持续优化技能人才结构。聚焦“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引育留用全链条狠抓“高精尖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坚持改革思维,把握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持续深化多元培育评价改革。做强核心企业协同带动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工作聚政行企校研资源,实施产教评技术资源开发行动;提质培优技工教育,将职业院校毕业生持“双证”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四是坚持人才思维,把握好流动与分布的关系,持续营造技能乐业氛围。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举办技能竞赛、技能类人才交流研讨活动,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社会保障
东莞日报: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上,东莞人社在新的一年有什么举措?
陈智武: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新的一年,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护民生,聚焦权益保障,实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行动,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一是做好社保政策调整衔接,加大部门协同力度,稳妥推进“统模式”工作,促进参保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争取到2024年底我市个人养老金开户数排名全省前列。三是加强工伤预防、补偿、康复工作,加强工伤参保、工伤预防宣传,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权益保障,努力降低工伤发生率。四是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擦亮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东莞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