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道路整治、生活垃圾分类……2024年东莞两会上,城市管理工作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纷纷围绕城市品质提升建言献策,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新增口袋公园160个”“打造不少于66条人行道安全有序示范路”等,进一步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城市空间的追求和期盼。
过去一年,东莞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新的一年里又将会给广大市民带来哪些福利?今年两会期间,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刘永定在接受东莞日报专访时表示,将持续建好“有温度的城管铁军”,深度打造“干净有序之城”“千园共享之城”“宜居韧性之城”三张名片,努力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
城市管理让城市更有韧性、品质、温度
东莞日报:2023年,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东莞城管提出以“精细化、品质化、常态化”为抓手,持续巩固“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提升“有序、安全”的城市管理水平,拓展“美丽、时尚”的深度城市化内涵,目前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刘永定:2023年,对我们城管人来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也是开拓进取的一年。我们以实现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城管人的奋斗目标,紧紧抓牢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力促发展、保安全、提温度。东莞城管获评住建部“强转树”表现突出单位,被评为全省环卫工作突出集体,美丽圩镇建设验收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小微执法入围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这一年,我们的城市更有韧性。我们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先后建成管道天然气、瓶装液化气两大数智化监管系统,完成4.8万户老旧小区“瓶改管”,新、改建燃气管道近350公里,天然气普及率达到56.7%,“黑气”占比从21%下降至4.3%,燃气安全亡人事故基本遏制。整治拆除户外广告招牌安全隐患2944处,治理违建3195.54万平方米,连续5年提前超额完成省厅下达任务,城管领域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还破获了一宗我市有史以来涉案人数最多、链条最长、范围最广的“黑气”案件,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这一年,我们的城市更有品质。我们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持续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让一大批典型镇和典型村,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游乐的网红打卡点。我们建成了455个口袋公园,对全市1266处公园绿地纳入管理,推动一批优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通过“公园+”露营、音乐、运动、科普、集市等活动,让小而美、离家近的公园绿地从“绿起来”到“活起来”,厚植了“千园共享之城”的生态底色。我们坚持“扫干净、摆整齐”,全市的市容环境有了大幅提升,城市秩序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品质形象实现了蝶变跃升。
这一年,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我们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优质服务”,打造了城管片长、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和城市服务驿站“三位一体”服务方阵,359座城市服务驿站、432名城管片长、642名玉兰女子队员、4.2万名一线工人全天候为市民服务。我们率先推出“城市服务地图”“一键找城管”等应用,畅通了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渠道,同时,探索“小微执法”,坚持包容审慎、三教而罚,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我们关心关爱环卫工人,打造最美劳动者群体,举办环卫工人节晚会,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彰显了城市温度,实现了双向奔赴。
深度打造三张名片助力“百千万工程”
东莞日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东莞将把握好大湾区战略、“百千万工程”和“投资年”三大重点。聚焦“百千万工程”这一头号工程,东莞城管将如何发力?
刘永定:2024年,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百千万工程”工作的有关部署,坚持点线面结合、长中短相融、市镇村联动,找准短板弱项,主动作为、狠抓落实,重点抓好环卫保洁、城市秩序、城市品质、违建治理等方面,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打造“干净有序之城”“千园共享之城”“宜居韧性之城”三张名片,稳步朝着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美丽时尚迈进。
一是聚焦常态化,推动城市洁净有序上新台阶。首先,我们将狠抓环卫保洁,加强环卫合同履约监管,开展环卫标准化作业培训,持续关心关爱一线工人,并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全链条收运处理系,推动28个镇80%以上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点和精品路线,同时提升垃圾处理能力,拓宽建筑垃圾处理出路,提高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其次,全面优化城市秩序,研究制定城市家具设置管理规范,因地制宜升级美化一批城市家具。开展人行道路“三好三提升”(秩序好、环境好、品质好,路面通畅有提升、照明设施安全有提升、广告招牌品质有提升)示范路创建行动,打造不少于66条、不少于100公里人行道“安全有序”示范路,新增改造人行道物理隔离设施200公里,新增灯具1.5万盏,对28条主要城市道路和14个重要节点进行消暗提亮等。
二是聚焦品质化,推动城市面貌蝶变跃升。完善公园管理体系,对现有1266处公园绿地实施分类挂牌、动态管理,开展儿童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在“一社区一公园”基础上,再改建升级160个口袋公园,提升公园品质、覆盖广度和密度。推进2个省园林城镇创建、7个省园林城镇复查。同时,持续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启动第二批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探索多样化共享新模式,将共享理念逐步融入全市公园。
三是聚焦精细化,推动人居环境美丽宜居。高标准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作为重要牵引,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六乱”整治、“三线”治理、停车秩序整治,全面提升圩镇人居环境。推动镇村两级美丽圩镇“七个一”同建设同提升,因地制宜构建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城乡风貌带。此外,提升城市“智”理能力,强化科技赋能保障,深化与智网等各类平台的对接,促进跨部门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并拓宽应用场景,构建城管领域“一网统管”机制,提升感知能力、服提升感知能力、服务能力和指挥能力,为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筑牢“数字基石”。
以优质城市服务持续释放民生温度
东莞日报:每年两会,民生都是热点话题,作为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过去一年里,城市管理也以责任和担当书写了“一封来信为环卫工人换新衣”等暖心故事,助力建设文明友善东莞。接下来,东莞城管将如何持续释放民生温度,当好千万人民的服务员?
刘永定:城市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城市管理就是要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从抓服务入手,把服务为民作为管理城市的纽带和桥梁贯穿管理全过程,不断密切管理者与群众的关系。下来,东莞城管将持续建好“有温度的城管铁军”,推动城市形象特色鲜明、城市景观出彩出新、城市文明向上向善、城市管理长效常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具体来说,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刚性执法、柔性服务”工作理念,建强班子、带好队伍,打造一支有温度、执行力强的城管铁军。建好“城管片长、玉兰女子执法服务队、城市服务驿站”三位一体服务方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化“小微执法”模式,创新“e执法”应用,完善柔性执法制度指引,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探索“非现场执法”试点,以片长制为抓手,扩大“门前三包”AI感知试点范围,将环卫保洁、城市秩序、“六乱”治理等工作一体统筹推进,通过片长的现场监管与AI的科技赋能,把“门前三包”工作抓实抓细,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同时,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服务提速。建强用好智慧城管大平台,创建不少于10个“网上高效城市管理”的应用场景、80个数据资源目录等,充分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城市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