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东莞两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美良:培育多元“新赛道”,打造增长“新引擎”
东莞+ 2024-01-31 12:23:23

1月31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农业农村工作可圈可点。

“成绩来之不易,蓝图催人奋进。”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美良接受东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要聚焦“百千万工程”,聚力“三农”高质量发展,推动东莞农业农村现代化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

东莞日报:“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过去一年,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在落实“百千万工程”做了哪些工作?2024年,计划如何助推“百千万工程”?

吴美良: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市“百千万工程”目标要求,扎实推动落地见效,在“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展现担当、彰显作为。全市村组集体总资产突破2600亿元大关,雁田村成为全市首个“百亿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社区)纯收入增长16%,零分红、纯收入小于300万元的村(社区)减少11个,超额完成削薄任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领跑全省。96%的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建成12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通过制定一套方案、成立一支团队、制作一份指引,推动典型村美丽田园建设工作。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东莞被授予“中国食品博览之都”、获评“中国预制菜人才培训基地”。大朗队勇夺首届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亚军。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聚力东莞“三农”高质量发展,推动东莞农业农村现代化再上新台阶,为“百千万工程”贡献“三农”力量。

一是推动集体经济新突破。力争2024年底全市村组集体净资产突破2300亿元,经营纯收入突破245亿元,股东人均分红超9000元;接力培育潢涌村2025年资产过百亿。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社区)加快发展,再减少10个“零分红村”。

二是塑造和美乡村新风貌。力争建设“四小园”超1.1万个、“微实事”新增6000件,再启动建设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15个典型村加快提标杆、补短板、见成效,全年完成不少于5000亩的美丽田园建设,加快谋划新一批典型村。

三是激发现代农业新动能。深耕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做优做精荔枝优势特色产业,做新做特观赏鱼等特色水产,做强做响设施和品牌农业。办好第八届食博会、第二届预博会,培育壮大一批预制菜“专精特新”企业,谋划创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

农村集体经济取得新发展

东莞日报:在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方面,过去一年,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做了哪些尝试,取得哪些成绩?

吴美良: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指导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最大限度挖掘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的价值。截至2023年底,全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2696亿元,增长7.4%;全年村组两级实现经营纯收入244.3亿元,增长5.2%。

一是做强特色主业,撑起发展“顶梁柱”。通过财政奖励引导村集体回购旧厂房、旧市场、旧商铺等土地物业,盘活土地资源,为连片空间整体改造提升夯实基础。累计奖励物业回购53宗,发放奖励资金超过2960万元。支持村集体参与优质项目和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宣传推广镇村统筹开发模式,鼓励以股份制、合作开发等形式参与市镇土地和项目开发。

二是培育多元新业态,打造增长“新引擎”。加快开辟发展新赛道,引导支持集体经济稳妥进入基金投资、股权投资、物业管理等新领域。推动集体资金投资东莞农商行股权,首期预计投资1.4亿股,合计超过7.4亿元;推动村组新认购东莞信托产品78.8亿元。发动社会力量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举办产品项目对接、优秀案例经验分享等活动。

三是完善运行机制,筑牢风险“防护网”。持续完善运行监管体系和发展政策体系,吸纳基层实践经验做法,引导镇村加强党建引领、提高决策效率、推动多元发展、规范基层治理、夯实财务基础和促进共同富裕。加快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地方性立法,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巩固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其产权管理、资产经营、交易监管、收益分配和监管责任,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保障。

构建乡村振兴示范新格局

东莞日报:近期,“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名单出炉,东莞市道滘镇“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近年来,东莞在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取得哪些成效,未来计划怎么做?

和美水乡文化示范带

吴美良:近年来,东莞市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域规划,统筹推进,加快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一是全域规划“莞邑拾光”示范带。坚持市域统筹、规划先行、全域布局、跨区整合的原则,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的思路,挖掘各镇街人文历史、产业经济、地域风貌等资源禀赋,结合分片区不同类型村庄分类与乡村发展现状,全域规划“莞邑拾光”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32个镇街、274个行政村(社区)。

二是梯次递进推进示范带建设。把乡村振兴示范带摆在全市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的突出位置,巩固拓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特色精品(示范)村等美丽乡村成果,引导各镇街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积极融入生态、产业、文化、休闲观光等元素,梯次递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三是示范带集群带动效应凸显。已出台《关于支持“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方案》,鼓励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用足用好专项债券政策工具,对乡村振兴示范带专项债券项目予以支持,引导和推动各镇街积极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目前,东坑镇“古韵田园 山水新天地”乡村振兴示范带、麻涌镇“古梅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基本建成,“三江六岸”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初具形态;“和美水乡”“东江宝石 智造新城”乡村振兴示范带已申请专项债超过1.26亿元,并完成年度建设目标任务、达到夯实基础阶段标准,寮步、洪梅、横沥等8个镇街计划申请提前批专项债券共约14.55亿元,乡村振兴示范带政策推动和集群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2024年,将积极推动镇街用足用好专项债等政策,重点再启动建设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示范带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镇村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高质量发展。

文字:周桂清 图片:梁浚锋 罗嘉怡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