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东莞两会|一口气提交5份建议!市人大代表刘国光心系东莞经济发展
东莞+ 2024-01-30 20:13:46

挖掘制造业发展潜能、深化数字经济改革、发展楼宇经济、后疫情时代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改造老旧小区……市人大代表刘国光心系东莞经济发展,一口气提交5份建议。

“大调研大解题”,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好制造业发展潜能

制造业是东莞最重要的城市名片,是东莞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刘国光表示,近年来,虽然市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每年都开展大量调研活动,但关注的角度、方向不尽一致,有些调研成果也未形成有效共享,对产业、企业的画像存在“分辨率”偏低问题。

“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基本功,全面摸清全市制造业家底、理清全市产业发展脉络、认清产业优势和短板问题,详细了解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需求,才能确保制定出台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才能确保帮扶企业的对策措施更加务实有效。”刘国光说。

为此,他建议东莞开展和深化“大调研大解题”服务,对全市制造业家底进行分类研究,将动态摸清全市制造业企业家底纳入日常研究课题范围,形成“问题困难会商推进机制”,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制约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问题。特别是瞄准领航企业、一流企业、“大优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标准要求,分级分类抓好不同类型不同体量企业的跟踪培育。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刘国光的第二份建议聚焦在东莞的中小企业。

刘国光在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抵御风险能力总体较弱、融资难、升级转型困难等共性问题。对此他提出建立健全扶持政策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创新支持、推动数字化转型等建议。如可以设立创业孵化园区或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场地、设备、资源和管理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孵化和成长。加大政府专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增强企业融资获得性等。 

推动示范引领,深化数字经济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东莞持续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发展工程,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方面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刘国光在调研中发现,行业内仍存在数字化转型不够清晰、实体化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

他举例说,我市有众多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为“东莞制造”贡献巨大的中小微企业,由于缺认知、缺资金、缺人才,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能力较弱,仍旧在走传统制造业道路。数字技术在不同产业、行业和地区覆盖不均衡导致融合困难大,数字技术也尚未形成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的深度赋能,融合受制于关键核心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等短板,监管体系与标准规范更是不够完善,融合发展无据可依。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深化数字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实融合等方面,刘国光建议,着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长效的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度过阵痛期,转型升级,成为数字化赋能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同时加快推进民营企业与特色产业数字化融合。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融合创新发展,推动示范引领,加快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试点示范。

刘国光认为,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因地制宜。东莞可针对细分行业推出智能化改造方案,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数字经济体。做好“科技+数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促进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等融合发展。借助数字经济大载体大项目招引专项行动,带动数字经济人才来莞就业落户。

以人为本改造老旧小区,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楼宇经济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刘国光的最后两份建议是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和楼宇经济。

几十年来,我市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老旧小区出现失修、失管、失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也是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

“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刘国光建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注重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要从“面子”转向“里子”,围绕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环境,着力解决小区基础设施不全、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楼宇经济是体现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动力的典型经济形态之一,具有集约利用土地、集聚高端要素的特点,东莞商务楼宇具有数量多、体量大、分布广的优势,已成为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刘国光在调研中发现,面对土地要素资源日益紧缺和经济结构调整日益迫切的双重压力,从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的角度分析,我市楼宇经济发展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刘国光建议,围绕城市总体布局及产业功能板块分布特点,东莞可重点谋划构建多核多中心的楼宇发展格局,推动楼宇经济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实现功能和层次的互补。充分发挥属地的资源特点和产业特色,突出二、三产融合互动效应,可通过“楼宇+特色街区”“楼宇+专业市场”“楼宇+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模式,形成差异化、特色化、梯次化的楼宇产业发展格局。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图片:记者 罗嘉怡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