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经营38载,莞城这家老字号见证东莞人的爱情和幸福
东莞+-莞城视窗 2024-01-29 10:29:31

■葵衣坊店门

每个女孩子心中大概有两种关于“结婚仪式”的浪漫,一种是婚纱代表的罗曼蒂克式浪漫,而另一种是传统嫁衣代表的“中式”浪漫。

在东莞,说到婚嫁服、龙凤褂,大家总会第一时间想起葵衣街,这条有着东莞“喜帖街”之称的特色小巷,远近闻名,不少其他镇街乃至周边城市的人都慕名前来置装。而位于其中的葵衣坊正是以“街巷”之名,坚守着一针一线的传承。

葵衣坊起始于1986年,今年在老板赖锦玲的带领下正式迈进第38个年头。

■店内有龙凤褂、西装、妈妈装等

38年坚守

巧手“裁”出葵衣坊

赖锦玲是家族中第三代裁缝,早在19世纪40年代,赖锦玲的外公远赴澳门学艺,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裁匠,并将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女儿和女婿,也就是赖锦玲的父母。在浓厚氛围的熏陶下,赖锦玲从小耳濡目染,跟着父母学习裁缝手艺。15岁从家里出师后,赖锦玲继续跟着莞城当时非常有名的裁缝明叔学艺,直到1986年正式出师。

同年,赖锦玲在当时东莞最繁华的莞城旨亭街开了自己的第一间裁缝店——锦玲时装。2008年前后,随着成衣服装店越来越多,大家开始从买布制衣变成购买成衣,这一改变直接导致很多裁缝店倒闭。而葵衣坊凭借着精良的出品,受到工厂、歌舞团的青睐,订单不减反增。“由于订单量大,工期赶,父母当时几乎每天都是踩着缝纫机到凌晨,硬是一单一单完成了。”赖锦玲儿子邓嘉豪回忆道。

2014年,“港风”吹进内地,东莞掀起了一股小凤仙服的热潮,赖锦玲看中时机,从制作成衣改为制作婚嫁礼服。2016年,锦玲时装正式更名为“葵衣坊”。今年是“葵衣坊”成立的38年,38年来,葵衣坊历经数次迁址,从旨亭街的小店到葵衣街的小阁楼,再到如今15个铺位打通的店面,改变的是地址,不变的是初心。

■葵衣坊的“老古董”缝纫机

一针一线

“绣”出女孩嫁衣梦

裙褂作为中国传统习俗的婚嫁礼服之一,在广东以及港澳地区盛行。近年来,以裙褂为首的中式嫁衣风潮更是席卷全国,成为不少新娘的理想嫁衣。

据赖锦玲介绍,龙凤褂是上褂下裙的样式,上衣做收腰设计衣摆有平角和波浪角,下裙为直筒裙装。图案以绣有龙凤、石榴等寓意吉祥为主。“中国人讲究好意头。‘裙’与‘群’谐音,寓意儿女成群;‘龙凤呈祥’更是有着‘情长’的含义,代表永结同心的祝福;石榴自古被视为吉祥佳兆,有笑口常开、多子多孙的寓意。”

此外,新娘的凤褂根据金银、彩线的刺绣密度不同,依次分为“褂皇”“小褂皇”“褂后”“密五福”“大五福”和“小五福”。

“无论是‘褂皇’还是‘小五福’,都是经绣娘一针一线手工绣制出来,一件褂服从布到成品一般需要半年的时间,最快也需要3个月,每一件褂服的背后都是手工艺人的匠心。”赖锦玲说,葵衣坊还会为每一位定制“头褂”的新人准备一个小仪式——褂片签名,一是为了确认图案褂款无误,二是希望将这一份幸福传递给之后每一位穿这套裙褂的新人。

■龙凤褂从左到右依次为“褂皇”“小褂皇”“褂后”“密五福”

触网+创新

续写老字号“不老”传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对老字号来说,既是机会也是考验。

赖锦玲的大儿子邓嘉豪,本科于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工程和就读工商管理专业,后赴爱尔兰国立大学攻读数字营销硕士学位。拥有工商管理和数字营销知识的他,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葵衣坊积极融入数字时代。

“我们尝试开通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账号,拍摄龙凤褂的制作、试穿、‘头褂’签名仪式、科普龙凤褂知识等视频;开发了小程序,方便新人看婚服,预约试穿等;设计‘葵衣坊’图标,统一品牌视觉等。”邓嘉豪表示,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几个自媒体账号都运行得不错,抖音的单条播放量已经超过百万。很多人通过视频认识了葵衣坊,纷纷致电了解裙褂的租售事宜。

除了积极融入互联网外,葵衣坊还在代代相传的传统工艺基础上,锐意创新。赖锦玲的小女儿邓晓彤大学主修服装设计专业,一毕业就来到葵衣坊帮忙。她利用所学,根据客户需求,在保留原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现代流行元素与传统服饰相结合,深受客人们的喜爱。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品牌现象,更代表着一种底蕴和传统,葵衣坊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在不断变换的时代中,通过一针一线留存住许多东莞人的美好回忆。

文字:韦琼 通讯员 叶子彦 张晓敏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