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以来,黄江镇严格按照省委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百千万工程”的系列部署要求,坚持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黄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来抓实抓好,对标对表市“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系统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努力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奋力谱写“百千万工程”黄江实践新篇章,擘画富含喧嚣烟火、浓郁书香的“诗意黄江”。
为加快推动“百千万工程”关键领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黄江将以“通双城、拓空间、造园区、壮产业、兴乡村”五大工作措施为抓手打造示范体系,由点及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进入快车道,努力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作为工业重镇,黄江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为镇域经济发展蓄积动力通讯员 李鄂 摄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加快盘活各社区低效用地
作为工业重镇,黄江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培育先进制造业发展动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双频共振,为镇域经济发展蓄积动力,助推镇域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黄江切实加快推动产业立新柱,聚焦“龙头链主+专精特新”开展大招商、招大商,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抢抓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和医疗器械等高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培育新型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瞄准先进地区,聚焦先进产业、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总部企业大走访活动、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集中资源引进特大项目,主动“走出去”登门招商,链接资源拓展招商引资“朋友圈”,黄江镇招商考察团先后到上海市,安徽省合肥市、蚌埠市等地开展招商考察,加快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出台《黄江镇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奖励暂行管理办法》,参与招商的引荐人可获得10万元至300万元的奖励金额,真金白银促招商。
2023年1-12月,全镇共引进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336宗,协议投资121.56亿元,同比增加7.3%,已完成全年任务;实际投资44.29亿元,同比增加31.28%,已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引进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宗,推动4宗亿元以上项目土地完成出让,涉及投资金额约51亿元。
作为工业重镇,黄江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而将未发展利用或利用方式不高效得当的土地回收再规划,能为辖区的土地带来更多发展空间与价值。
黄江镇加快盘活各社区低效用地,向“存量”要“增量”,腾挪发展空间、提高土地资源产出效益,以建设产业大楼、工业厂房为抓手,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添社区发展后劲。
合路社区计划新建一幢6层半高的科技孵化型产业振兴大楼,招引高新企业、优质企业进驻,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200平方米,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据黄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江多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难题,规划建设面积超3000亩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加速推进总投资超500亿元的“头雁计划”莞深科创新城·黄江大冚项目,现累计拆除435亩共计65栋建筑,2023年下半年全力推进该项目单元四117亩产业用地和太阳神202亩连片净地拆除建设工作,全力保障优质产业空间供给。
同时,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陆续启动黄实智创、黄实盛业、永洪厂、朝阳厂、奥之美工业园、泰鸿铝业等6宗“工改工”项目动工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收储工作,2023年以来收储土地687.38亩,其中3个月完成36.48亩信宜村旧村土地征收,通过法律诉讼、仲裁等途径收回荣兴476.6亩、琳达174.3亩土地。全面统筹镇村闲置产业空间,深化运用联合招商机制,招引新投资主体盘活闲置工业厂房35.49万平方米,全力保障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
“8+1”乡村振兴项目全部落地
气温渐寒,黄江秋色正浓,不少公园呈现出绚丽多彩景色。由于植被较为丰富,黄牛埔森林公园成为黄江秋色最浓的地方。园内层林尽染,浸润着深秋的浓郁色彩,吸引了众多游客齐家出行,赏秋游玩。
据介绍,近年来,黄江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继续实施高额奖补方案激励各村主动作为。总投入4.1亿元的82项“8+1”乡村振兴项目全部落地,新增村史馆、小广场、足球场等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新建6个水库公园碧道,48条村道总长45公里完成“白变黑”升级,涉及奖补金额约2.7亿元,同时谋划启动新一轮乡村振兴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204个“四小园”,新增立面改造10万平方米,完成“农房风貌带”建设344栋,建成13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村容村貌换新颜。推动本土客家文化传承发展,鼓励和发动“麒麟舞”训练与宣传,实施客家古建筑群连片改造,按照文物标准修缮长龙竹山吓村碉堡大院,加强历史资源保护利用,守护乡村文化根脉。
同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布书记项目“擂台榜”,田美、梅塘社区等基层党组织荣登旗峰亮见——乡村“振兴有道”、城市“治理有方”旗峰榜。稳步推进社区优化调整工作,将原有7个社区优化调整为20个社区,拟设立新南社区服务黄江镇中南部片区楼盘居民及新入户人口。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强化出租屋“星级评定”分类分级管理,推动田美、梅塘、北岸社区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四园四馆”、镇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文化阵地,开展科普教育、理论宣讲、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等精彩活动,发挥“莞邑百姓宣讲团”宣讲力量,深入文明实践“微阵地”,讲好百姓故事,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多方面高水平对接深圳
点染城乡融合“均衡面”
黄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江以城乡发展为整体抓好全域统筹,系统谋划镇村资源共享、要素流动、服务均等、文化认同,齐头并进打破城乡“边界感”,实现城与乡的“双向奔赴”。深度融入“双科学城”创新协作发展大局,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城市环境对标对齐、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等方面高水平对接深圳,奋力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
如果说道路是一座城市的“动脉”,那么“断头路”就是城市路网的梗阻。“断头路”的存在,不但给市民添堵,更阻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影响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近年来,黄江着力破解民生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把打通辖区“断头路”作为改善民生“最后一公里”的实事来深入推进,对全镇多条“断头路”集中攻坚,不断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据介绍,黄江规划5年投入35亿元构建“三纵五横”的高品质交通路网体系,打通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重点推进轨道+干道“1+2”双城通道建设,全力配合市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启动公常路升级改造工程,着力推进清龙路-新城大道建设,加快建立联通“双科学城”交通体系。加速畅通路网内外“双循环”,实现环城南路、袁岗路二期、中惠至常平段等3条“断头路”全线贯通,陆续启动明珠三路、教育路、芙蓉路等8项道路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村道升级建设48条、打通村际道路8条。对东环路、黄江大道等主干道路慢行系统提质改造,以“微改造”“微循环”疏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大幅改善镇村路网通行环境。
此外,黄江坐拥得天独厚的森林河湖资源,森林覆盖率近60%,登记建档古树名木36株,黄牛埔森林公园、蝴蝶地生态公园等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完善,社区公园、街心公园、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相继涌现,勾勒出“山水城共融相生的公园城市”轮廓。
充分发挥山水人文优势,串联生态旅游资源,按照“园在林中、馆在园中”的绿色发展思路,在黄牛埔森林公园内修建黄牛埔美术馆、儿童公园,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织相融,催动生态人文旅游持续走热,解锁绿美黄江“生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