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了2023年广东省中小学“优秀创客教育空间”获奖名单,东莞市共有10所学校的创客教育空间获评。这是对东莞市在创客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充分展现了东莞市中小学在创新教育方面的实力。

获奖名单
本次评选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小学创客教育空间建设,促进学生创客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全省共确定“优秀创客教育空间”98个,东莞市提名的11所学校有10所成功获评,获奖率高达90.9%,获评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二。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这些优秀创客教育空间的风采~
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智园-人工智能中心”融合人工智能教育与创客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空间建设和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的“和融科创中心”以“和融”理念为基础,融合多维度育人目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

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的“创为科创学习中心”以跨学科融合和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多学科优势和实践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的“创客工作室”以“科创与人工智能”教育为核心,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强调开放共享,促进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倡导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环保理念。

东莞市企石镇中心小学的“秋枫创客空间”是一个集科学原理探究、思维方法养成、处理过程体验与工程实现操作于一体的开放型综合场所,旨在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实践、创新,通过与他人合作,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物化”。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的“松莞创客空间”是一个集教学、实践、创新、交流于一体的创客教育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东莞市茶山镇第二小学“童创未来工坊”是以“创中学·品质课堂”为指导思想,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创客教育理念植入课程,使每节课都能解决至少一个关键问题,将每节课都打造成有收获、有物化、有品质的创客教育课程。

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的“科创中心”以“创新、创造、体验”为理念,提供丰富的科创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少年科学院”涵盖科学实验、传感器探究、机器人创造、木工创意、工程设计、3D打印、乐高科创、生物科技、栽培探究等多个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东莞外国语学校的“格致创客空间”是一个集科普、科技、创新、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创客空间,通过健全组织、丰富资源、科技课程和专家支持等抓手,不断提升创客教育空间建设应用水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素养。

近年来,东莞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以中小学创客教育为核心,大力推动创客教育空间的建设与应用。2018年,通过实施“中小学创客教育”项目并投入资金,成功打造了100所“东莞市创客教育学校”,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创客实践平台。
东莞不仅注重创客空间的硬件配备,更在师资团队建设、评价机制完善、竞赛评选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构建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创客教育支持体系。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中小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东莞还积极贯彻落实《广东省中小学创客教育空间建设指南》,将创客教育纳入“科学类实验室建设指引”中,进一步规范了创客教育空间的建设标准。通过开展学习《建设指南》的研训活动、优秀创客教育空间评选等,加强了各中小学校的创客教育实践能力,并树立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优秀创客教育典型。
截至目前,东莞共有市创客教育学校97所,市级优秀创客教育空间11间,省级优秀10间。调研数据显示,在创客教育教学开展情况方面,我市公民办中小学中,有71.13%的学校常规开展创客教育,21.71%的学校常规开展创客教育的同时有自己的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在创客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我市有57.27%的学校开展了创客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21.48%的学校已经开展了创客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或有相关的论文发表。创客教育在我市中小学校的普及率较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创客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创客教育模式。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实践舞台,也为东莞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莞将继续重视创客教育空间建设,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创客教育发展。同时,希望这些获评的优秀创客教育空间能够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更多学校加入创客教育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东莞市中小学创客教育空间建设应用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