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黑”生活近十年的四川八旬老人李奶奶(化名),来东莞求医,最终成功复明。1月10日上午,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患者李奶奶在术后一周回院复查,她紧紧握住手术医生的手久久不舍松开。此前,李奶奶就诊的多家医院告知其高龄、病情复杂等因素不能手术,此次,东莞医生出手,终于让她重获光明。
失明近十载,千里来莞寻光明
今年80岁高龄的李奶奶来自四川达州,左眼完全失明,右眼无光感、几乎看不到,近十年来,老人“摸黑”度日,生活不能自理,终日郁郁寡欢。据了解,李奶奶一日三餐均由儿媳妇送饭,由于双眼“看不见”,吃饭用手抓着吃,磕碰撞壁也是常事,额头上至今还有磕碰伤痕。
“这几年看了不少医生,都因为高龄、病情复杂被告知不能实施手术”,家人急在心里,到处打听名医,希望能为老人诊治眼疾。李奶奶的小儿子在东莞长安务工,一直牵挂远在老家的母亲。经多方打听,得知东莞医生刘斐在疑难眼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已为不少高龄且病情复杂的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手术。元旦后,李奶奶被接到东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了“复明”之旅。
手术难度极大,十倍时长攻克眼疾
在儿子的陪同下,李奶奶来到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医生检查发现李奶奶左眼彻底失明,右眼角膜下方见大片状斑翳、虹膜后粘连、瞳孔膜壁,且伴有严重的白内障。
“患者年纪较大、病史较长、病情复杂,老人的右眼晶状体为棕褐色极硬的核,已经达到四级硬核水平,此时很难窥清眼底的情况,加上瞳孔膜壁导致瞳孔不能散大,仅有3毫米大的瞳孔,可视范围小。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面对诸多难题,刘斐带领手术医师团队经过前期充分准备,为李奶奶右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把混浊的晶状体抽吸出来,如果瞳孔散得不是很充分,操作起来会非常的困难,因此,术中施行特殊操作使其瞳孔扩大到3.5毫米。”一般一台白内障手术时间在9分钟左右完成,而李奶奶这台手术时间长达1个多小时,最终成功完成手术。
喜获光明,感谢东莞医护人员
1月10日,是李奶奶术后第一周复查,此时其右眼裸眼视力提升至0.15,刘斐对李奶奶说,“恢复得很好,等康复后视力会再提升一些的!”除了叮嘱术后用药及护理注意事项之外,刘斐还暖心嘱咐李奶奶的儿子,“老人连续几年习惯了黑暗无光的环境,复明后要更注意走路不要太快太急,不要揉眼……”
重获光明的李奶奶难掩激动与喜悦,她连连用四川家乡话致谢,并拥抱每一位在场的医护人员。
离院后,李奶奶的儿子给医院传来短信,分享老人现在能重新拿起筷子用餐,生活起居不仅能自理,还能做些轻微家务活,并表示以后要让老人定居东莞,给老人一个幸福晚年。
医生提醒:
白内障不能拖,手术时机很重要
据《中、欧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人30%曾有跌倒经历,80岁以上老人40%—50%曾有跌倒经历,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白内障常见于中老年人,很多像李奶奶这样的患者,通常因年龄偏大,身体条件较差,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延误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有些甚至干脆放弃手术治疗。”刘斐表示,白内障手术现已相对成熟,只要视力下降到影响日常生活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拖延不治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容易并发其他眼部疾病更是增加手术难度,所以得了白内障不能拖延治疗,掌握手术时机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