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腊味的旧式机器 通讯员 黄昌业 供图
中堂腊味是地道的水乡传统美食,制作历史悠久,制作腊味的旧式机器你见过吗?日前,记者在中堂湛翠村的祥记腊味店,有幸一睹制作腊味的旧式机器。这台机器主要由铁板和齿轮组成,前方有一个圆筒,形似大炮。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然保存得很完好。
“这个就是俗称的‘大炮灌肠机’,在上世纪是比较常见的腊味制作机器,用来灌腊肠的。”祥记腊味店的第三代传承人袁学祥介绍。据祥叔回忆,这台灌肠机是他上世纪80年代初花了80元购买的。当时,人们制作腊肠主要还是依赖手工,虽然会用上一些漏斗之类的器具辅助,也比较耗时耗力。在美食制作过程中,人们对灌肠这项技术进行了机械化的革新,诞生了“大炮灌肠机”,通过螺杆和齿轮系统运转,实现了更高效的填充工序,提高了生产制作效率。
“大炮灌肠机”的原理很简单,祥叔边演示边说,先将调配好的猪肉装入圆筒,在灌肠机的前尖嘴接上肠衣,然后通过手摇进行灌装,快捷方便又卫生。“灌肠机、麻绳机这些机器,当时也算比较先进,这也让我们家族的腊味制作慢慢实现了从小作坊到企业的转型,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言谈中,祥叔对这些机器有着很深的感情,一直保存至今。
时光流转,随着腊味制作工艺技术的进步,这些机器完成了历史使命,通过岁月的齿轮穿梭,仍然可以领略到它们带来的“时光美味”和老一辈腊味制作师傅的匠心与情怀。中堂祥记腊味的制作技艺,从第一代创始人袁植泉自上世纪20年代初,在广州市新塘镇长堤旧街区(原下街头)开办“永明园”腊味店铺起,到如今第四代传承人陈衬容女士,100多年的时光里,几代人一直在坚守中传承中国这一古老的腊味制作技艺,并融入广府风味,开创了广式腊味独特的制作技艺。“祥记腊味”既保留了传统技艺生产线,在中堂镇湛翠村豫州工业区也建立起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腊味工厂,腊味产品种类繁多,有广式腊肠、广式腊肉、鸭润肠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