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孩子出现这些异常表现,可能是遭受欺凌了丨防欺凌小课堂③
东莞慧教育 2024-01-16 10:05:32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生欺凌的关注增加,各种或大或小的欺凌事件被曝光,如何防范学生欺凌成为教育热点话题。近日,由东莞市教育局策划制作的“防范学生欺凌 守护阳光心灵——东莞市中小学防欺凌安全教育课”上线,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开展防欺凌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学校、家庭、社会对防范学生欺凌的认知和重视,杜绝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共创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

 

教育君对课程知识要点进行二次梳理,通过“防欺凌小课堂”与大家一起复习。

 

 

防欺凌小课堂

 

 

 

 

 

 

 

 

 

 

 

 

 

01

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欺凌别人?

客观因素: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互联网和影视作品中的血腥暴力等不良信息对学生影响深远。

 

家庭教育的偏差。缺乏亲情关爱,缺乏教育监督;家长暴力相向,为孩子树立了不良榜样。

 

学校教育的欠缺。学校过分重视成绩,忽略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主观因素: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将心中的愤怒转移、发泄到比其弱小的孩子身上。

 

学生缺乏同情心、同理心,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认识不到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以野蛮、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及人际间的冲突。

 

 

02

如果欺凌行为正在发生

家长应该如何发现?如何处置?

·当学生遭遇欺凌后会有哪些异常表现?

学生突然不愿意上学,无故要求请假,以哭泣、装病等方式拒绝回校,回避与学校相关的话题,或者虽然人在教室中,但上课走神,成绩短期内下降明显,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或没办法自己处理的事情。

 

学生较平时敏感,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情绪变化明显,近段时间经常出现焦躁、愤怒、伤心等情绪,在眼神上回避他人目光、肢体上避免与他人接触,出现不同以往的警惕性和敌意,可能是遭遇欺凌后,无法信任地与人交往。

 

学生身上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或者身上的衣服脏兮兮的,像是与人打斗造成的,但孩子却称是自己不小心摔倒的,需要引起家长重视。

 

除以上可以被观察到的明显线索之外,学生的周记、作文、绘画等都是家长了解学生情况的渠道。

 

·面对孩子被欺凌,或者孩子去欺凌别人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保持冷静,详细了解孩子被欺凌的情况,包括遭受欺凌的时间、地点、频率以及孩子的感受和反应等。

 

与老师和校方沟通,了解学校对于欺凌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共同解决孩子被欺凌的问题,采取措施保护孩子的安全。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方面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和积极阳光的心态;另一方面给予孩子更多的家庭关爱,包括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一起参加各类亲子活动、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等,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沟通效果。

 

 

03

如何教育孩子不成为欺凌者

也避免成为被欺凌者?

1.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正确应对的方法,要向孩子示范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如何控制情绪,如何恰当的解决,不能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2.以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相处,不打压孩子,不吝啬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在尊重、平等与爱中,得到自信与滋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值得的,自尊自爱,遇到欺凌时不选择忍受顺从。

 

3.耐心倾听孩子, 多与孩子进行开放性的沟通,鼓励孩子谈论学校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相信家长,将家庭作为后盾支撑,遇到事情愿意向家长倾诉,寻求帮助。

 

4.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协助孩子参加一些活动,鼓励孩子尝试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

 

 

 

 

 

供稿丨安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