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冲突逾百日 战火何时休?
新华社 2024-01-16 08:42:01

新一轮巴以冲突自去年10月7日爆发以来,至今已持续超过100天。本轮冲突的持续时间和对抗强度十分罕见,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民众流离失所。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虽然宣布其军事行动部分转向低强度,但无意尽快结束作战,加沙冲突的外溢效应正不断扩大,已蔓延至也门、黎巴嫩、伊拉克等地。国际社会如不能推动立即在加沙地带停火止战,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都将受到威胁。本版文图/据新华社

1月13日,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遭以色列空袭后升起浓烟

人道灾难严重

以方无意停火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数据显示,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2.3万人死亡。以色列方面则称,有1300多名以色列人在本轮冲突中死亡,另有约130人仍被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扣押。

冲突爆发之初,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提出以方军事行动的三大目标,即“摧毁哈马斯、救出所有被扣押人员、确保加沙地带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在以色列军事行动中,加沙地带包括住宅、医院、供水系统等在内的大量民用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或摧毁,大批巴勒斯坦民众被迫向南逃离。联合国统计显示,加沙地带已有190万人流离失所,占其总人口的85%。目前,130多万流离失所者集中在加沙南部的拉法市,而该市此前只有30万居民;在加沙北部,人们严重缺乏粮食、水和其他基本必需品。

这张以色列国防军1月10日发布的照片显示,以军地面部队在加沙地带南部开展军事行动

尽管面临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停火止战呼声和压力,但以方无意尽快停战。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称,以方下一阶段作战“将持续更长时间”。以军总参谋长哈莱维则告诉士兵“整个2024年我们都将在加沙地带作战”。

加兰特日前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表示,以军在加沙地带北部的军事行动将从高强度作战转向低强度作战。对此,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菲拉斯·亚吉指出,由于各方对以色列的批评、指责不断加大,以色列因而将其军事行动调整为在加沙地带的特定区域进行。

以色列媒体认为,以军将在加沙地带北部特定区域开展有限地面行动或空袭,而加沙地带南部的行动将集中在汗尤尼斯地区,那里被认为是哈马斯领导人的藏身处。

1月11日,以军部队在加沙地带展开行动

冲突外溢加剧

止战呼声高涨

本轮巴以冲突的外溢风险近来呈现不断扩大之势。1月12日至13日,美国和英国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军事打击,造成多人死伤。美国总统拜登称,这是针对胡塞武装在红海频繁袭击船只的“防御性行为”。中东多国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将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伊拉克外交部发表声明说,扩大冲突范围无益于解决根本问题,只会导致风险持续外溢扩散。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纳赛尔·卡纳尼说,任意的袭击只会加剧本地区的不安全和不稳定。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军事基地频频遇袭,美国则对这两国的一些民兵武装实施打击。

在黎巴嫩南部边境,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交火不断。特别是哈马斯政治局副主席萨利赫·阿鲁里2日在黎首都贝鲁特南郊遇袭身亡后,以色列与真主党的交火强度明显升级。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摩西·达扬中东和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哈雷尔·霍雷夫认为,双方甚至有可能爆发正面冲突。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克·弗赖利希认为,如果以色列与真主党爆发全面冲突,叙利亚的什叶派民兵组织有可能加入战局,约旦河西岸的局势也可能失控,届时更广泛的地区冲突将不可避免。

地区安全局势不稳之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也活跃起来,宣称制造了3日在伊朗东南部城市克尔曼发生的造成近百人死亡的两起爆炸事件。

面对这种局势,国际社会尤其是中东国家纷纷呼吁停火止战。约旦外交大臣萨法迪呼吁各方承担起责任,制止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以免整个中东被拖进“地区战争的熔炉”。埃及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必须实现全面停火并结束针对巴勒斯坦平民的军事打击,以避免地区动荡和冲突扩大。

1月10日,在加沙地带中部城市代尔拜拉赫,人们在以军空袭后开展救援

美以面临困局

矛盾日益加大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支持率一路走低。不少以色列民众认为,内塔尼亚胡力推司法改革造成混乱,给了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可乘之机。以政府和军方对营救被扣押人员等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令民众不满,针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抗议示威时有发生。

以色列电视12台11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如果马上选举,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只能拿到120个议会席位中的18个,比现有的32个大幅减少;原本占据64席的执政联盟只能获得48席,失去议会多数地位。另一份民调显示,只有15%的以色列民众希望内塔尼亚胡在冲突结束后继续担任总理。

分析人士认为,支持率低迷让内塔尼亚胡不得不尽量延长冲突时间,使国家始终处于“战时状态”。

与此同时,在巴以问题上和此轮冲突中一直支持以色列的美国也面临国际社会,尤其是中东国家越来越大的压力。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再次访问中东,主要目的是避免加沙冲突扩大并将美国卷入其中。此行期间,布林肯虽强调防止冲突外溢、斡旋释放被扣押人员、反对将巴勒斯坦民众驱离加沙地带等,但未回应中东国家立即停火的强烈呼声。

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副教授史蒂文·赖特指出,布林肯此访纯粹是“战术性的”,目的是安抚中东国家;从战略上看,美国偏袒以色列的立场不变,就不会对以色列施加实质性压力。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巴萨姆·萨勒希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加沙地带停火问题,布林肯此访只是为了防止拜登在竞选连任时因加沙冲突引发的人道危机而丢失选票。

不过,随着局面的恶化,美以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大。据以媒报道,布林肯此次访问以色列期间,要求以方将扣留的巴勒斯坦代收税款交还巴方,并允许流离失所的加沙北部居民返回家园,但遭到以方拒绝。有分析指出,随着美国进入大选年,出于选情的需要,拜登政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向以色列施压,但内塔尼亚胡不会言听计从,这种矛盾将增加以色列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让巴以冲突的走向更加难以预测。

1月12日,人们走在加沙地带和埃及边境(加沙一侧)的路上

聚焦

加沙地带190万人流离失所

占加沙地带总人口的85%

加沙地带中部城市代尔拜拉赫的一所学校内,伊曼一家人住在一间教室的角落,面积仅有几平米。离家三个月后,这位刚生完四胞胎的母亲终于能享受到“短暂的平静”。

伊曼的家原本在加沙地带北部的拜特哈嫩镇。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那里一直是以色列军队轰炸的重点地区。冲突爆发约一周后,以色列军队要求加沙地带北部居民南迁,伊曼与家人被迫开始流离失所的生活。

“当时我怀着孩子与家人徒步走到附近的杰巴利耶难民营,然后搭便车抵达中部地区。”伊曼说,“我们都以为冲突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走的时候没带太多行李,没想到冲突到现在都没有结束的迹象。”

去年12月,伊曼在努赛赖特难民营的一家医院里生产。由于以军将地面行动扩大至中部地区,努赛赖特难民营的居民被要求南迁至代尔拜拉赫。伊曼只能带着刚出生的婴儿再次逃离。

“四个孩子中有一个出生后身体状况欠佳,只能留在医院观察,”伊曼告诉记者,“我一直想去医院看他,但从学校去医院的路十分危险。”

在经历了11月底为期一周的临时停火后,以色列陆、海、空军扩大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范围,人道主义灾难持续恶化。

据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最新数据,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逾2.38万人死亡、6万多人受伤。以色列方面说,冲突共造成13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仍有130多人被扣押。

逃难到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等毗邻埃及地区的人数不断增加。由于无法支付当地高昂的房租,许多人只能栖身联合国机构设在当地的临时营地。现年30岁的巴勒斯坦人海塞姆·拉迪目前与家人住在一个帐篷里。他告诉记者,冲突爆发以来他们已经至少搬家四次。

“我们真的已经无路可走,前方一切都是未知。”拉迪抱怨道,“大家一直在讨论我们接下来可能被驱逐到西奈半岛等加沙地带以外的地方,但我们不希望离开家园。”

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190万人流离失所,占加沙地带总人口的85%。与此同时,饥饿和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也威胁着加沙地带民众的生活。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加沙地带发言人阿德南·阿布·哈斯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沙地带民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饥荒风险。轰炸、地面行动、围困和对人道主义物资准入的限制导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饥荒风险每天都在增加。

51岁的萨姆安·拉希德表示,他的三个孩子经常在夜里饿醒。每次听见孩子们的哭喊声,他除了尽量安慰毫无办法。孩子们身体虚弱,但冲突和流离失所使他们得不到必需的药物和护理。

很多加沙民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这场冲突能尽快结束,他们想回到家中重新开始生活。“就算家破得只剩下一张床垫,那也比无家可归要好。”拉希德说。

在拉法临时营地里一处用帐篷搭建的临时教室内,孩子们的朗读声吸引了记者们驻足倾听:“我来自巴勒斯坦,加沙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