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寻找最美河长、护河志愿者、河长制基层工作者、河长制工作集体 发现最美碧道”评选结果出炉。其中,道滘镇沿江公园碧道获评最美碧道,袁葵新获评最美村级河长。
2023年,道滘镇严格落实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署,紧扣建设“现代化和美道滘”的发展目标,实行综合施策、水岸同治,以水环境治理新模式推动全域治水取得新成效。

立足水乡实际补齐截污短板
道滘镇河网密布。针对道滘地基松软、地下水压大、排污口多等现实难题,道滘镇科学调整污水处理思路与对策,积极应对污水直排入河问题,实施截污纳管工程,累计新建截污次支管网383.48公里,完成全镇所有1207个排污口整治,在全市率先启动主干管网CCTV检测,实现源头污水基本“全收集”。
为应对外水渗漏进入污水系统问题,道滘探索雨污分流“道滘路径”,分片区分巷道实施“盖板渠+污水管”“合流管(污水)+雨水管”“合流管(雨水)+污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四种改造模式,累计完成雨污分流地块220个,截流井改造864个,通过“简易分流”完成溢流口改造532个,全镇范围溢流口整改率达100%,村居雨污分流改造率达60%。
针对截污管网长距离输送污水渗漏问题,道滘镇坚持污水就近处理原则,采用污水处理站创新的生态地埋建设模式,累计建成7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6850立方米。
“铁腕治+源头防”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治水并非一日之功,还要注重长效机制,道滘坚持严查严管严惩严罚,从源头上减少偷排偷放行为。
一方面,道滘坚决向临河违建行为“亮剑”,累计清理临河违章建筑超689宗,清理面积超17万平方米。完成水利部下发的河湖“四乱”93宗图斑的复核和整改工作,有效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强化“执法巡查链”。
针对东江南支流道滘段等重点、敏感水域非法洗泥洗砂、非法采矿及漏底工程船水上作业行为,道滘镇通过市镇、部门联动等方式开展河道联合专项执法行动16次,形成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组建“专职+专业”的生态环境专管员队伍,划定16个生态环境严管区,实现监管执法“全覆盖”。今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约5372人次,对环境违法行为立案19宗,办结率100%。创新“智慧监管网”。利用114路沿河高清视频覆盖面广的优势,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流域智能预警、应急处置能力。

扮靓河湖“颜值”厚植水韵“底色”
近日,2023年“寻找最美河长、护河志愿者、河长制基层工作者、河长制工作集体 发现最美碧道”评选结果出炉。其中,道滘镇沿江公园碧道获评最美碧道。
沿江公园碧道位于道滘镇沿江路,东与万江街道新谷涌相接,西至广深高速高架桥底,沿江公园碧道占地10.01公顷,碧道全长2120米,碧道建设包括慢跑道、骑行道和景观人行道各1条、停车场3个、公共卫生间3个(含母婴室)、景观桥2座、休息凉亭7座、东江月沙滩、拱门廊架、儿童天地、龙舟律韵广场、风雨廊架等节点,景观绿化率达61%。
沿江公园碧道的建设充分将水利堤防与景观融于一体,层次感强,自2023年1月投入使用以来,进一步提升了道滘镇的防洪能力,更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升土地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堤岸土地现状和用地规划,平面结合沿岸的景观环境布置,让流域成为生态之廊、生活之岸、文化之流、经济之脉,释放可观的绿色共享空间,给道滘镇乃至东莞市市民带来优质、丰厚的“绿色福利”。
这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道滘镇统筹推进河岸违建清拆、堤防加固达标、碧道景观提升等工作,将碧道建设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融合起来分三期建设,目前累计完成堤防达标61.84公里,建成碧道超74公里。
为全面激活水经济,道滘镇积极打造水乡文化、田园碧道2条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碧道串联起8条村16个林、水、田、园项目的特色产业发展布局。探索将光影科技手段融入沿江碧道景观艺术设计中,整合夜赏、夜食、夜游、夜市,成功打造元宵水上浪漫歌会等系列“夜游道滘”沉浸式艺术体验主题场景和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