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公布,市东部中心医院成功晋级B级,在全国1521家三级综合医院中排第762名,比2021年首次参加考核提升269名。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考核结果是国家深化医改、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检验区域医疗综合能力和水平的“金标准”“指挥棒”和“风向标”,是一张最官方、最权威、最综合的榜单,能充分彰显各家医院的硬实力。
在这个重量级考核中,市东部中心医院排名何以大幅提升?“飞跃”的密码,就藏在校地共建以来,医院在基础设施、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研创新、医疗救治等方方面面的革新之中。
技术焕新、装备更新:三年开展195项新技术新手术,创下多个“第一”
三年来,市东部中心医院开展了195项临床新技术和新手术,创下了华南地区的多项“第一”,如全飞秒激光、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等省内领先技术。
自2021年起,焦根龙受暨南大学委派,出任市东部中心医院副院长及骨科学科带头人。他不仅成功助力医院引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特聘教授及颈胸椎疾病病区名誉主任陈雄生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雪松教授和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少瑜教授等多位顶尖专家,更领导团队完成了众多高精尖手术,其中包括东莞首例、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例的机器人脊柱微创手术。
医院提升装备水平的脚步也不停歇,近年来引入了东莞市首台百级通道科研型高端3.0T磁共振、东莞市公立医院首台飞秒激光屈光手术平台、ECMO等高精尖设备。
2022年11月22日,市东部中心医院迎来外科综合大楼工程奠基,有望在今年6月封顶,并在明年8月投入使用。2023年8月12日,东莞首个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在市东部中心医院正式开启临床应用,填补了东莞市在脑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领域的空白。
招才纳新、科研创新:引进专家62位,实现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
人才是推动医院进步的核心驱动力,自校地共建启动以来,市东部中心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博士人数由原先的1人跃升至19人,硕士人数从37人增长至95人;正高职称新增18人,副高职称新增46人,博导、硕导队伍也壮大了10人。
三年间,得益于暨南大学的鼎力支持,医院成功引进了33个专科的62位柔性专家,以及7位双聘教授。2023年,这些专家累计为医院服务1203天,接诊门诊疑难病例7541人次,并指导完成疑难手术581台次。
对谋求长远发展的医院而言,不仅要有“看好病”的责任,更要有“看难病”,解决临床“卡脖子”问题的能力。
2022年9月,市东部中心医院成为暨南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在站博士后已有4名,已成功斩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4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50万元,并发表SCI论文2篇,其中一篇的影响因子更是高达19.456。
过去的三年里,市东部中心医院共立项各类科研项目102项,获得科研经费405万元。与往年相比,立项项目数同比增长了229.03%,所获科研经费更是同比增长了惊人的1925%。
更值得骄傲的是,医院成功立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实现了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同时,医院共发表SCI论文32篇,同比增长1500%,其中8篇影响因子超过10分;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完成了一项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