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码时代重拾手工编排的乐趣:市民摄影周讲座第三期,波叔开讲!
东莞+ 2024-01-06 21:14:03

在习惯用“0”和“1”储存、分享照片的时代,坚持把照片印刷出来,并手工编制成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1月6日下午,在莞城图书馆,举行了第九届东莞市民摄影周“城市美学·定格精彩”系列讲座之手工书制作分享,由东莞知名摄影人“波叔”陈锦波作分享。

出生在莞城的陈锦波,从事摄影事业已有近50年。不仅热爱摄影,他还深爱着这座城市,通过自己拍摄或者收藏其他人的作品,陈锦波为东莞留下了无数珍贵影像,记录城市发展变迁。将一张张照片按照时间、主题、内容,用纯手工的方式编辑成册,制作成一本本手工书,这件在数码时代似乎显得格格不入的事情,他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了。

1904年的东莞可园、20世纪40年代的石龙中山路、20世纪80年代的莞城全景图……讲座中,波叔结合一幅幅承载着厚重城市记忆的珍贵老照片,从“古城与陈迹”“街市景观”“抗日战争”“民国时期”“东莞解放”“工农业生产”“农田水利”“改革开放”等不同维度进行分享,详细讲解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引领观众透过老照片读懂东莞,重温东莞走过的百年不凡历程

“许多影友拍下了很多非常好的照片,但是不知道怎么保存,只是简单地在电脑里建个文件夹,没有让这些照片变得更有价值。”陈锦波说道,而通过制作手工书,“可以把你在不同时期拍摄的孤立照片,成为历史的痕迹,让人们看到世界如何随着时间发生真实的变化。”

讲座现场展示了他《东莞·百年光影》系列手工书作品,引来现场观众争相翻阅。“别看现在东莞已经是个现代化大都市了,谁能想到40年前东莞还是这番样貌呢?”看着“虎门篇”的手工书里一张张黑白照片,人们骑着二八大杠上下班的画面,黎女士忍不住感慨道。陈锦波说,很多年轻一代不知道以前的东莞是什么样子,平常通过零星、分散的一些照片简单了解,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摄影手工书让后人有迹可循。

讲座上,陈锦波分享了自己是如何与影像结缘,又是如何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摄影道路——为时代留影,为莞邑存照的。最近东莞市启动了“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计划对莞城实施改造,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实施城市更新,保护和传承东莞历史文化记忆,唤醒千年古城活力。“我拍摄的大量莞城影像,就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开发商出高价向我购买手工书。这足够说明照片不只是拍下来的那一刻,通过有意识地保存、编排,可以让它们在某个重要时刻重新焕发价值。”

陈锦波认为,摄影没有高下之分,他呼吁广大摄影爱好者多关注我们的城市,去认真体验生活,用心用情感受它的变化,用影像为历史留痕。

文字:记者 高鹏飞 图片:记者 张伊琳 欧珠措姆 视频:记者 张伊琳 欧珠措姆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