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木山村老党员黄荏水同志为青年学生讲述红色革命历史 大朗供图
近年来,大朗镇松木山村以“党建+”为抓手,结合村情、民情,创建“桑榆红心亭”品牌,依托“桑榆红心亭”主阵地,有效串联红色长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村史馆,形成集党性教育、展示交流、学习培训、志愿服务、健康生活、社会治理等功能的活动阵地矩阵,打造了一个老干部、老党员管理服务和作用发挥的综合性平台,有效把广大老同志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同志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引领一群、影响一方”的正能量氛围,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上门送学”让老党员“不漏学”“不掉队”
自2016年大朗镇松木山村社区活动中心建成以来,松木山村结合老年教育、关心下一代、老年人健康服务等工作,在社区活动中心设置了老年大学(分校)、青少年活动室、老人日间照料室、图书阅览室等15个功能室,用心做好老年人服务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群众充分肯定。在日常工作中,该中心的一处亭阁自然而然成为老同志开展活动、议事、寒暄的集中地。于是松木山村党支部积极探索老干部工作创新方式方法,打造“桑榆红心亭”,结合老干部、老同志日常活动爱好开展红色宣讲、为民服务、文化传承等一批银龄助力品牌活动,充分展现老干部、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风采。
松木山村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必修课,依托“桑榆红心亭”活动主阵地,开展专题辅导讲座、老干部老党员读书班、初心课堂等学习活动,让政治学习、政策宣讲、重要精神领悟融入乡村、更接地气。
村“两委”干部采取“分片联系”措施,常态化对老干部、老党员进行身体情况摸排,针对年老体弱、不便出行参与集中学习活动的老同志,开展“上门送学”“上门讲学”的送学活动,把政策理论、时事政治、村情民情等信息传递给老同志,引导广大老同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使老同志紧跟形势、思想常新。
组织座谈会、宣讲团,邀“银发”共建共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松木山村依托红心亭组织老党员、老干部、热心长者开展“银发座谈会”,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优势,围绕家乡的日新月异“谈变化、话发展”,为松木山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如,老同志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松木山村发展“出谋划策”,推动村集体经济成功收购统立精密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工业厂房地块33693.35平方米、东莞延龙电子有限公司工业厂房地块13733.34平方米,进一步扩充集体经济体量。又如,松木山村体育公园和儿童公园等休闲场所建设、村历史建筑保育、乡村振兴等方面,老同志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2023年松木山村获评东莞市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示范圩镇”。
通过聘请老同志担任“银发宣讲团”成员、“革命历史讲解员”“民谣传唱员”等途径,让广大老同志发挥独特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带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榜样故事、松木山故事。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做好典型宣扬,增强了老同志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有效激发了老同志“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的工作热情,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松木山村老党员老干部黄荏水同志授聘为大朗镇“银龄讲师团”成员。
“银发”关爱、传承、激励下一代
用好用活“桑榆红心亭”活动阵地,通过老党员讲述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相互交换老物件等方式,组织老同志和青少年开展“老物件分享会”,引导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为松木山村筹备建设村史馆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邀请老党员、老干部加入党史、村史宣讲团,组织老同志、大学生、少先队员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红色寻根”等系列活动,让党史、村史、革命奋斗精神深入人心,激励年轻一代奋楫前进。
成立民谣志愿服务队,在“桑榆红心亭”组织老同志开展民谣传唱活动,为保育民谣文化、推广民谣知识积极发挥“银发力量”。如,开展“民谣传唱,其乐融融”活动,邀请热心老同志、长者为青少年讲解和教唱民谣,以“口口相传”的形式,让年轻一代感受民谣内涵,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邀请老同志、热心长者用富有“土味”的大朗话共同演绎《老大有野讲》系列小视频,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微信视频号观看量达200万人次,为宣传防疫知识起到积极作用。2023年,开始拍摄《老大有野讲——大朗民谣》系列短视频,以方言说唱的形式传承家乡民谣,现已完成6期拍摄并成功发布。
该村老同志以身作则,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以老干部老党员为核心的“银发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家乡发展、乡村振兴方方面面,为群众“送关爱、送温暖”“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引领广大党员、青少年、社会人员等群体加入志愿服务,截至2022年底,全村在册志愿者423名,尤其青少年志愿者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个人素养,积极回馈社会,努力成为“四有”新人。近年来,松木山村获评“大朗镇关心下一代工作‘五好’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