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莞 | “四小园”,建得好也要管得好
东莞+
2024-01-01 10:11:20
昔日“脏乱差”的环境黑点变身“微景点”,无人问津的闲置地成了“打卡地” ……“四小园”开启东莞乡村“美颜”模式。
近年来,东莞以“四小园”建设作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鼓励村民盘活宅前院后闲置土地、街头巷尾裸露地块,因地制宜打造成“四小园”(小公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截至2023年11月底,东莞累计建成上万个“四小园”。万千点缀乡间的“四小园”,以边角之景美化了乡村,改善了环境,增添了休闲场所,焕发了老村活力,广受村民的欢迎和好评。
如何让“四小园”常绿常美,一直“颜值”在线?建设“四小园”需要“绣花功夫”,后续同样需要精细化管理。东莞要求将“四小园”建设纳入村庄整体规划,按“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建管并重、长效管护”的思路进行建设。相关部门也将“四小园”长效管护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常排查,并建立工作台账,动态掌握建设进展等情况。
建得好,也要管得好,东莞镇村积极探索“四小园”的长效管护机制。比如,有的镇发动党支部主动认领“四小园”,常态化做好除草、浇水、修剪树枝、清扫垃圾等日常维护工作。有的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设“积分超市”,倡导居民认领管护“四小园”、参与美化家园活动,获取积分并换取礼品,动员广大家庭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小园”建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与群众日常生活紧紧相连、息息相关。建好管好“四小园”,关键还是要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实现多方共建共治共享。如何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支持度、参与度,发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让群众成为“四小园”的建设者、管理者、受益者,推动乡村从“几处美”到“处处美”,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文字:林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