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广东镇域经济
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
近日发布
清溪入围
“省百强”和“市十强”
报告根据相关镇域经济社会数据,选择了10个指标作为本次镇域经济综合发展测评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实地调研考察获取的最新发展数据以及对各地发展态势的观察,构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两个主要发展指数,对镇域综合发展进行评价。

东莞27个镇入围百强
清溪排名第十五

东莞十强镇出炉
清溪排名第九
清溪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地处深莞惠地理几何中心,地如其名,山清水秀,是一座生态与科技、现代与传统、发展与保护、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美丽小镇。
生态美。在清溪葱郁的大地上,星罗棋布17座山间湖泊,纵横交错数十条休闲绿道。向北,银瓶山青翠逶迤,飞瀑流泉;向南,大王山古木参天,花香四季;往中,城市绿肺串珠成网,延伸铺展。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1.4%、绿化覆盖率达67.03%、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1.8%,是珠三角负氧离子极高的稀缺之地,是大湾区涵养身心的生态秘境。依托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着力提升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全季化、旅游服务精细化,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产业兴。近年来,清溪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制造业当家,坚持真抓实干,加强协调联动,强化服务保障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落实各项政策红利,积极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创新,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6000多家工业企业、8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3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8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百强创新型企业、4家瞪羚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沪深上市企业、3个产业集群集聚于清溪,组成了“金字塔”式的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形成了制造业集群发展梯队,这些优质科技企业是清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强大推动力。
人文强。在900多年前的宋朝崇宁年间,清溪已经立村,客家人聚居繁衍,客家文化传承至今,与岭南文化融合发展。南山曾公祠、客家围屋、明清古碗窑,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遗址,记录了客家人的人文精神;彩扎麒麟、麒麟舞、客家山歌、客家酿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这座美丽小镇的文化自信。借全市打造“品质文化之都”的东风,清溪实施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提速提质和传统文化保育活化工程,推进张松鹤美术馆、清溪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新文化地标建设,塑造与大湾区相匹配的文化形象。
清溪镇先后获评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中国最美小镇、全球绿色城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拥有“全国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多个含金量高的国字招牌……由此看来,清溪镇在国内的影响力是与日俱增的。
今年以来,清溪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以“头号工程”的力度,迅速构建“1610”示范引领工作体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牵引,以深度城市化为方向,举全镇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迅速开局、做出清溪特色,成功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广东省中心镇。
据介绍,“1610”示范引领工作体系,明确打造1个综合示范片区、打造6个村级标杆、抓好10大行动,集中资源力量培育一批典型示范,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工作经验,牵引“百千万工程”开局起势、开局见效。
1个综合示范片区,即选取青湖片区综合示范片区,打造成为集中展示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生态科创融合成效的融合发展综合片区。
6个村级标杆,即选取铁场、长山头、土桥、大利、渔樑围、铁松6个典型村,通过“一村一特色”的方式,培育各有侧重的和美乡村典型。
抓好10大行动,即从产业、规划、绿美、村容村貌等出发,细化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以镇“头号工程”力度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有序实施,加快构建清溪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清溪将结合功能定位、生态本底、人文底蕴和产业基础,围绕“融合先锋、智美清溪”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追求,全力打造产业大镇、生态大镇、文化大镇,进一步完善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突出特色亮点,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全力以赴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努力把清溪建设成为湾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