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语迟?别让自己的疏忽耽误了孩子
东莞+ 2023-12-27 17:34:34

“我家孩子3岁多了,词汇量匮乏,只会讲爸爸妈妈”“我家孩子只会咿咿呀呀,全是火星语”“我家孩子只会单字或叠字,说不成句子”……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常听到父母谈到孩子说话慢的问题,有的两岁多,有的三四岁了。

每位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说会道,伶牙俐齿。但现实中,孩子语言发育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些孩子,两岁以后就会唱儿歌,说完整的句子;可有些孩子两岁多了才开始说话,甚至有的还“守口如瓶”,怎么逗弄都不肯开口,这时候身边的人还安慰家长,孩子这是“贵人语迟”。

真相到底是什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副主任赖丽芝主任医师进行了解答。

真的是“贵人语迟”?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说话晚的宝宝比说话早的宝宝更聪明。

沟通和语言技巧的发育是儿童期早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是早期学习和社交技能的关键,也是帮助幼儿管理自身行为的关键。早期评估有助于正确识别,可通过干预或进一步评估中获益的晚说话儿童。

什么是语言发育迟缓?

通常我们所说的“语迟”“说话晚”是指幼儿表达性语言延迟,医学上认为在标准化语言评估中儿童的表现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至少1个标准差,则通常认为存在表达性语言发育延迟。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发育的过程中,语言发展遵循正常发育顺序,但落后于正常发育速度未达到其年龄相应的水平。

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

我们常见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智力低下、全面发育迟滞、孤独症谱系障碍、中枢神经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

语言发育迟缓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功能,引起阅读障碍、学习障碍等,还会影响儿童的情绪、个性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儿童心理异常。

所以,家长需要引起重视,对孩子的语言功能及时进行观察,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情况来初步判断是否属于语言发育迟缓,如出现异常,可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影响孩子后续的生长发育。

正常儿童语言发育规律

2个月:可发出几个单元音(a、i、o等),能与成人交流发音;

4个月:会发声笑,大声叫;能咿呀学语;主动对人和玩具发出咕噜声;

6个月:喜欢对熟悉的人发音;开始出现唇辅音(da、ba等)或双音,会模仿咂舌音,叫名字开始有反应;

8个月:能发出重复音节“ma ma”“ba ba”“da da”;

10个月:能够咿呀学语,对成人的要求有反应;会招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

12个月:听懂几样物品的名称,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会学动物的叫声(汪汪、啊、喔等);

15个月:识别6个身体部位,听从一步指令能说出15个左右的词,讲话比做手势多,模仿对话中的单词;

18个月:理解几个动词,可按要求选择几件熟悉的物品;能说10-20个词,能言语辅以手势和表情表达需要;

21个月:能说20-30个词,以单词表达为主,可模仿2-3字的短语;

2岁:听从两步指令,可按要求从几件物品中选出一件,至少能讲50个单词,2个字的短语表达增加;

2.5岁:以2-3岁的短语表达为主,命名生活常见物品,可提简单的问题;

3岁:能听从简单的三步指令,知道4种颜色的名称,理解熟悉物品的用处,回答问题符合逻辑,开始使用代词(如:你、我、她)

4岁:能够推理、比较物品(如大小、轻重等);能说出较多的形容词和副词,喜欢向成人提问题,模仿复合句;

5岁:能听从复杂的指令,有时间、数的概念,会物品归类和复述故事;

6岁:说话流利,会用一切词类,并能从成人的言谈中发现语法关系,修正自己的暂时性的语法错误。

赖丽芝表示,尽早识别语言发育迟缓,早期进行筛查和评估,明确孩子语言发育的实际阶段,再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早期进行干预训练是最好的方法。语言训练以适合年龄的游戏为中心,让孩子放松并通过游戏享受交流,掌握语言沟通技能,提升语言能力。

文字:刘召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