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江通过“造馆活园、以园养林”,将生态建设注入科普、历史、文艺、体育等多类文化元素,为绿美生态铸魂提质。
日前发布的黄江镇“百千万工程”九大行动任务清单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绿美建设行动,坚持绿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环境品质提升,实现绿化景点打造,见缝插绿,包括但不限于停车场绿化、河堤绿化、道路绿化、阳台楼顶绿化等空间绿化,以黄牛埔公园为试点,启动绿美典型社区的建设,大力培育绿色经济。
为绿美生态铸魂提质
黄江的绿,既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又富含烟火、充满诗意。
9月19日,2023年绿美广东竞风华东莞赛区海选活动在东莞举行,全市10个镇街(园区)第一林长或林长同台竞赛,经过精彩角逐,黄江最终荣获东莞赛区优秀奖。
今年以来,黄江镇按照省委“绿美广东”的战略部署,通过“造馆活园、以园养林”,改变传统思维,将生态建设注入科普、历史、文艺、体育等各类文化元素,坚持以“园在林中、馆在园中”的思路,为绿美生态铸魂提质。
黄江投入1.1亿元建设梅塘水、芙蓉水等4条河涌“一河两岸”工程,投入5800万元实施管网补缺和修复,完成全镇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全覆盖。合力建设“见山、望水、揽湖、拥河”的绿美人居环境,建成3.8公里沿湖碧道以及连片生态绿地,在中心区建设4.8万平方米的党史公园,对黄牛埔森林公园进行整体提升,包括建设儿童公园和黄牛埔美术馆,让黄牛埔森林公园成为融合生态与城市、体现自然与人文,烟火气和书香味并存的“黄江名片”。
按照“8+1”规划,全镇82个乡村振兴项目全部落地,其中涉及五边(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四旁(村旁、路旁、宅旁、水旁)项目49个,新建公园及街头小景33个、小广场16个,共建6个水库公园碧道,升级48条乡村道路,共45公里“白变黑”,修补762个绿化点,新建264个“四小园”,全镇乡村面貌整体由“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全镇20个村(社区)全部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黄江充分发挥“人造一半、天造一半”的生态优势,勾勒出“山水城共融相生的公园城市”轮廓,构建“出门见绿”的十分钟生态休闲圈。
黄江先后建成黄江科技公园、党史公园、黄牛埔湿地公园、蝴蝶地湿地公园、城市展览馆、黄牛埔美术馆、新图书馆、东江纵队梅塘战斗纪念馆等“四园四馆”,并以“园在林中、馆在园中”新思路建设公园场馆,在黄牛埔森林公园内修建黄牛埔美术馆、儿童公园,形成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织相融的良好生态环境;在科技公园内建设了科技馆和城市展览馆,将科创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打造更多黄江绿美典型
今年以来,黄江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环境品质提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绘就一幅欣欣向荣、村强民富的新“丰”景。
随着生态环境好转,越来越多市民选择在周末露营,黄江公园里兴起露营热。在黄牛埔水库碧道湿地公园段,游客明显增多,市民游客体验亲子骑行、散步欣赏美丽风景,还有不少游客在草坪上野餐、露营,感受微风拂面,体验休闲时光。
“黄牛埔湿地公园现在建设得很漂亮,很适合一家人一起出游,野野餐,露露营,节假日人比较多,也希望平地可以搭帐篷的地方能够更多一点。”来自樟木头镇的游客罗女士表示,此前自己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带小孩这里游玩,“五一”期间也选择错峰来到湿地公园游玩。
今年“五一”期间,黄江镇黄牛埔森林公园、黄牛埔湿地公园、黄牛埔美术馆、黄江镇科技公园等网红景点游人如织,其中,黄牛埔森林公园5月1日单日游客超2万人次,“五一”期间游客达3.8万人次。
未来,黄江将坚持绿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环境品质提升,实现绿化景点打造,见缝插绿,包括但不限于停车场绿化、河堤绿化、道路绿化、阳台楼顶绿化等空间绿化,以黄牛埔公园为试点,启动绿美典型社区的建设,大力培育绿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