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温骤降的冬日,东莞有一方天地因“美”而温暖宜人。12月16日下午,静圆中式美学馆举行静圆•文化产业公益课第五期,邀请东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美院高研班导师张俊伟,以“美育”为主题,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分享人的审美体验和提高审美的途径。有60余人参与其中,学美、论美,探讨如何在生活中与美同行。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应该注重实践……”张俊伟老师首先引用了伟大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对美育的诠释,引发听众对“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育”的思考。张俊伟认为,审美活动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大家应该将审美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去。

张俊伟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实例去诠释审美力和美育的重要性,并以美术创作的视角、高研班十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技艺创新的案例,分享美育在作品和生活中的应用。如,美在建筑中的体现,包括苏州园林、广东陈家祠等,张俊伟认为建筑美学非常值得研究,但中国的传统建筑美学的传承出现了断代现象,因此当前许多建筑缺乏文化个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经过沉淀后,各民族各地区的建筑风格特色应该要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他说道。

张俊伟接着还谈了“美走进戏曲艺术”“从美术创作来了解美育文化”“从人文思想来谈美育”等议题,分析从千里江山图引出的舞蹈、服饰、配色等美学。其中,他特别提到中国传统色彩的配色与应用。你知道吗?在中国传统色彩中,我们熟悉的红色系就分为朱柿、朱殷、小红、大燃、胭脂虫、魏红等,青色系有天青、空青、沧浪、竹月、云门等,蓝色系则有群青、柔蓝、碧城、软翠等。“这些色彩看起来似乎很陌生,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张俊伟说。

“美育对各行业都存在影响,美育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关键和每个人的心中”张俊伟跟听众探讨了有关美育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启发,讨论如何欣赏、感受生活中的美,并为如何从美育中提升心灵美,让美在心里开出绚丽的花朵提出许多可行建议。“美要取悦自己,对美的追求要回归本位。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审美差异和需求,多去经历、多丰富自己。”张俊伟建议。

相关链接
静圆·文化产业系列公益课,面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爱好文化的人士以及即将从事文化事业的人员开课,邀请文化产业领域专业人才讲授国潮、文创、运营、技艺传承、人才培养、生活美学等全文化产业类目课程,旨在提高东莞文化行业人才自信,培养产业人才,助力东莞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举办了《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方向》《文化企业如何汲取东莞这座城市丰厚的文化营养》《国潮文化品牌运营经验分享》《传统文化技艺传承创新与生活美学》等课程。课程公益免费,下一期有兴趣可持续关注报名。